中读

圣诞礼物

作者:爱乐

2020-01-07·阅读时长6分钟

49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43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赵穗康

圣诞节,到处都是堵塞的交通,所有人都冲着家人或聚会赶路,我也凑热闹,驱车去Brewster乡下躲避。我怕节日,只想远离人群。一小时之后,我踏进冰冷的屋子,立刻燃起火炉。窗外远在一片冬季疲惫的灰色朦胧之中。节日的喧闹似乎已被赶过,留在看不透的薄雾背后。我身心懒散,爬进楼上卧室和衣就被,半睡半醒半梦,居然拖到半夜过后才渐渐醒来,我在床上眼睁睁地看着窗外一缕不太明亮的夜色,觉得自己是个刚从其他星球回来的小虫。

我从床上起来,顺着欢蹦乱跳的火光下楼。我呆呆坐在火炉前面,看着火苗静静跳舞,感觉周围裹着一身空旷的寂寞,壁炉背后的烟囱,嘘唏遥远的古歌,一直通到屋顶之外的夜空。看来圣诞之夜已过,人们大概都回到正常的生活节奏,此刻和着被窝香褥,梦想明天的琐碎和成功。然而我这一边,刚从昏睡之中爬出,没事没人,没时没空。环顾周围,这小屋了然独处山坡边缘,围在层层叠叠的树木之中。我在方圆没有人烟的屋里旁观人世,听上去很是浪漫,实际真的不然。隆冬寒气夜雾风朔,尽管我有一点暖气,还是冷得瘪瘪缩缩。我煮杯热水,另加一件外套。我起身走到琴房,打开不太明亮的灯火,缓缓拉开厚重的窗帘,屋外一片漆黑的空洞。我无目的地坐在钢琴前面,谱架上是橘红封面的海顿Urtext钢琴奏鸣曲第四本——多年前燕迪送我的礼物。我翻开第一页,《e小调奏鸣曲》。迟钝的目光扫过上下跳跃的音符,手指顺着键盘一路摸索。

海顿,不可思议的海顿。我总觉得海顿是个谜惑。为何海顿被人看成所谓承上启下的中间人物,好像没有前后左右,他就不得存在。海顿就是海顿,自己完善自己的海顿。海顿晚年达到的境界连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没到过。古尔德很早就与CBS签署录制贝多芬全集的合同,可他迟迟拖延,结果未曾完工。但在最后重新录制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同时,却又加录了海顿六首晚年奏鸣曲。至少我没看到古尔德特别提及海顿晚年奏鸣曲。可我第一次听到录音,不禁一愣,海顿居然还有这样作品,隐隐之中觉得,又是古尔德慧眼出奇,重新挖掘作品新意。这种误解一直要到自己在琴上聆听海顿的时候,方才恍然大悟:古尔德没有夸张。神奇的海顿,晚年真是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相比之下,所谓“古典风格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的范本”,桂冠种种,都不足齿。连同他的晚期弦乐四重奏,海顿最后达到的不是音乐学和音乐史上的“里程碑”,而是创造了一个纯净的、充满精灵的天上人间。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8380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