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不说再见:忆2019年离开我们的五位大师

作者:爱乐

2020-01-07·阅读时长5分钟

62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9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减七

今年的12月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最后一月。回首这个十年,古典音乐界经历了太多的与大师音乐家们的永别,R. I. P.不幸成为这些年来古典乐迷群体中最常见的集体行为。仅以指挥家而言,十年间就有一大批令人敬仰的巨匠陆续离开我们,从阿巴多到哈农库特,从马泽尔到布列兹,从科林·戴维斯到普莱特,从斯克洛瓦切夫斯基到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人们亲眼目送了又一个伟大时代的消逝,这个世界失去了浪漫主义在古典音乐中的最后一批活化石。

在《伟大的指挥家》一书中,作者哈罗德·C·勋伯格以人物群像的形式刻画了浪漫主义在古典音乐中的变迁。第一个时代是19世纪下半叶,许多音乐家集作曲、演奏、指挥于一身,共同组成了浪漫主义如日中天的全盛时期;第二个时代在20世纪上半叶,此时的音乐家们有幸直面浪漫主义的作曲家并深受其熏陶,在新音乐的冲击下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放佛灿烂辉煌的夕阳;第三个时代则是20世纪下半叶至今,这个时代的音乐家则多出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并在上个时代的大师培养和指点下成长起来,不少人深得浪漫主义的精髓,将其继续发扬光大,正如夕阳沉没后残留的漫天晚霞。

近十年离开我们的这批音乐家正是构成第三个时代的中坚力量,浪漫主义在音乐史上最后的余晖也随之缓缓暗淡下去。仅在今年又有不少大师陆续向人们告别,其中既有普列文、吉伦、艾利斯卡等指挥大师,也有德穆斯、斯柯达等钢琴巨匠。好在余光散去后,迎接我们的并非漫漫长夜,大师们在音乐中的修行被记录在浩瀚的录音文献中,如同满天繁星继续滋养着所有古典音乐爱好者们的精神世界。透过点点星光,我们还能继续仰望这些大师的璀璨人生。

安德列·普列文Andre Previn

1929.04.06 -2019.02.28

普列文的艺术人生可谓一专多能。一方面,作为一位十足的多面手,普列文的一生广泛涉猎了各种艺术领域,并都颇有建树,包括但不限于指挥家、爵士乐作曲家、电影配乐创作、音乐剧作家、电视节目制作人等;另一方面,作为指挥家的普列文,其艺术成就也足以配得上大师的称号。早在1967年他便从巴比罗利接棒担任休斯顿交响乐团总监,之后陆续执掌了伦敦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奥斯陆爱乐乐团等。普列文的一生既在古典音乐领域深度耕耘,又在跨界程度上令人望尘莫及,而这种跨界融合正是艺术创造力的突出体现,同时也是如今被学科界限深深禁锢的音乐界最为普遍缺乏的。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8380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