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失落的规矩

作者:读书

2020-01-03·阅读时长12分钟

76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35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山东嘉祥武氏祠伏羲女娲石刻画像


文/冯时

我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所谓博大,乃在其于事无所不涉;所谓精深,又在其于理无所不尽。所以有关传统文化的问题,于事于理,非究根溯源不能明了。《周易 ·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今天我们梳理规矩的历史,即可见证这种君子之道的得失。

一、何谓规矩

中国人非常重视规矩,所谓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离娄上》)。规矩在这里是指画圆画方的工具,古人以规定圆,以矩定方,后来由此引申出法则的意义,这是人们对 “规矩 ”词意发展的一般认识。然而追溯 “规矩 ”的原始,便会发现这一理解其实并不合规矩。 “矩”字的意义相对清楚。《说文解字 ·工部》: “巨,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榘,巨或从木矢。”这个解释据讹形立说,而且将 “巨”“矩”二字混为一谈,实不可取,但许慎以为矩尺是兼画方圆的工具却非常正确。其实 “巨”是矩尺的象形文,“矩”才象人手持矩,而“榘”则是晚起的形声字。古文字的字形显示,早期矩尺状如 “工” 形,其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同时画出四个直角。汉字的 “式”和“巧”都从矩尺见义,“展”字则从四个矩尺用以展旗,这些字例都清晰地展现了原始矩尺的形制特征。

西周时代早已出现了 “矩”字,但意思并不用为矩尺,而是指持矩用事的职官,官长为 “大矩 ”,司理百工,文献或称匠师(《国语·鲁语上》)。穆天子时期的丰尊铭文即见大矩,为矩官之长;五祀卫鼎铭文又见矩伯,则属以官为氏。在稍晚的《周礼》官制系统中,已没有了矩官,只有匠人。从《考工记》的记载看,匠人不仅画方,也同时画圆,因此匠人使用的矩尺实际是方圆两种图形的画具。

《周髀算经》卷上记载了一则商高与周公谈论用矩之道的文字,具体内容是:“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方数为典,以方出圆。……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出于句,句出于矩,夫矩之于数,其裁制万物唯所为耳。”矩的用途很广泛,所以书中只谈用矩之道,以其为确定方圆的根本之法,而并不见用规之道,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什么规矩之道了。这意味着古人最初用以画方画圆的工具只有矩而没有规,这使矩理所当然地具有了法式的意义。山东嘉祥武氏祠东汉石刻画像的伏羲、女娲或共执矩尺,伏羲执山东嘉祥武氏祠伏羲女娲石刻画像矩,规划天地,女娲辅之,客观地反映了这一史实。《说文解字 ·又部》: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家庭之君父治家设教为矩,这种观念正犹伏羲执矩以治天下,同样体现着矩为治世之本的思想。显然,先民最初仅制作了矩,不仅画方,也同时画圆,而专为画圆所用的规,当时并不存在。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20761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93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