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链接神圣与世俗的视觉符号

作者:读书

2020-01-03·阅读时长8分钟

55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25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谢阳举

观音是大乘佛教信仰中最具影响力的菩萨之一,也是中国宗教信仰中最受欢迎的神祇之一。

这种信仰于两晋之际从印度传入中国,在不断适应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国化最深刻也最全面的一种菩萨信仰,并对中国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民俗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情趣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观音信仰以各种方式广泛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信仰形态与文化载体,支撑并彰显着观音信仰的精神内涵和人文魅力。尤其是古往今来层出不穷的观音造象以佛教信仰的物化形态充当着链接神圣与世俗的视觉符号功能,既蕴含着中国民众的神圣信仰和精神诉求,也承载着信仰史、思想史、艺术史、社会史等诸多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递信仰、沟通精神、表达情感、实现体验、感动心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观音造像作为中国宗教信仰史的重要见证,一直受到佛教信仰者和艺术爱好者的亲近与关注。及至近代,随着宗教研究的发展,国内外学术界对观音造像进行了多种视角和路径的研究,尤其是在考古学研究和艺术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然而,以往对观音造像的研究多停留于造像艺术风格的梳理和其他一些外在问题的考察,对造像的宗教内涵和文化特性以及社会因素等问题挖掘不多,对形象背后反映的精神世界鲜有涉及。同时,从事佛教历史与思想研究的学者一般都局限于传世文献,热衷佛教哲学、文学、历史等内容展开研究,对观音造像资料的挖掘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对观音造像与整个中国佛教史乃至整个文化史的关系比较忽视。于是,观音造像这种遍布山河大地、延续历朝历代,同时数量巨大、美轮美奂、内涵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料,并没有得到全面而深刻的挖掘和充分而合理的利用。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61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93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