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0-01-03·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3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谭 庄
中华书局版《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以下简称《联大日记》),因梅贻琦行文过于简洁,故整理者对日记内 “一些具体内容(主要是历史上的重要的人名、地名)”做了必要注释,以便读者理解,但有个别地方失注。
例如,一九四五年二月廿四日:“晚饭陈、余、马请在组织部。张文伯约在桂园。下午三点朱部长约会谈。晚饭张厉生约在行政院。”(194页)此处唯 “张厉生 ”有注, “陈、余、马”以及 “朱部长 ”不知其人,且上下文两处 “晚饭 ”,费解。
按,同日竺可桢日记谓:“十二点至巴县中学组织部,应余井塘、陈立夫之邀中膳,到经利彬、梅月涵诸人。又偕梅月涵至求精中学隔壁(中四路九十五号)桂园张治中(文伯)寓西餐,到朱经农、李云亭、张洪沅。 ……三点至教育部,开骝先召集之外地来渝各大学校长谈话会,到张孝骞、余上沅、欧元怀、李蒸、梅月涵(贻琦)、齐心清、刘季洪、邹树文等,王抚五(星拱)亦到会。”(《竺可桢全集》第九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二○○六年版,337页)所述与《联大日记》一致,因知 “陈、余”为陈立夫与余井塘,其时两人分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正副部长(该部设于重庆巴县中学之内);“朱部长 ”为朱家骅(字骝先),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至于 “马”,竺可桢日记未齿及,或许是马超俊,曾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另外, “晚饭陈、余、马请在组织部 ”一句,竺可桢日记所述为 “十二点 ”,可见 “晚饭 ”当系“午饭 ”之讹,否则便与下文 “晚饭张厉生约在行政院 ”相重。
其实,以竺可桢日记校正《联大日记》失注之处还有三例。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0761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