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耿朔
2019-12-02·阅读时长4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你好,我是耿朔,欢迎跟我一起搭乘历史之船,沿着纵贯几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探访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追寻这条漫漫长河上的人与事。
上一节我分析了淮安附近复杂的水情水系,以明代潘季驯为例介绍了历史上在这一地区治水的利弊得失。1949年以后,江苏各级政府非常重视里下河地区的治理,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我举一个例子,大家现在来看一看当地是如何处理京杭大运河与淮河的交汇问题的。
那让我们来到淮安的南郊,这里有一个2003年竣工的水上立交枢纽工程,什么样的结构呢?上槽下洞,上层河道实现京杭大运河的过水,而下层的涵洞是淮河入海水道,这样就实现了淮河水和运河水各自独流的立体交通工程。使得淮河出现洪水的话,可以顺利通过入海水道连续行洪,也保障了里下河地区和运河的安全。这个交汇处南边比邻苏北灌溉总渠,这就使得交通、泄洪、灌溉兼顾。
我从百度地图上截了图,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淮安水上立交的全貌,而且可以注意到水上的船只特别多,还有那种一长串的驳船,说明这里的水运还是相当繁忙的。的确如此,从淮安市清江浦区的清江大闸开始算,往南到扬州邗江六圩入长江,这一段全长168公里的运河,之前我提到,叫做里运河,目前仍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是煤炭等大宗物质南运的重要通道,沿线有多个现代化水闸。
里运河也是大运河各段中开凿时间最早的,也就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当时主要是利用了苏中地区许多天然湖泊水道,所以河道比较弯曲,此后经过了裁弯取直,更为合理,而有些河段和历史上的运河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如果我们看地形图的话,会注意到里运河的西岸有数量相当多的大小湖泊,而东岸这边很少,这和洪泽湖的情况一样,是运河的河堤将上游来水挡在了西边,所以大家看,人为活动和自然地理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里运河以西这些湖泊中,洪泽湖之下,第二大的就是高邮湖,实际上高邮湖还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高邮湖一带水网纵横,物产很丰富,最近几年出产的大闸蟹名气越来越大,而水上的就要属鸭子了,鸭子被称为“高邮麻鸭”,不仅肉质好,而且有个特点,特别会下蛋,尤其是双黄蛋,所以说到这儿大家有没有印象在超市里有时能看到“高邮咸鸭蛋”卖,是特别的下饭菜。
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是高邮人,有人可能知道他还是个美食家,他就在《故乡的食物》中说过“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长的完全不能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自豪之情表达的相当直白了。
而高邮鸭蛋成名甚早,另一位大作家、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也说过“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而且教大家怎么吃,放到盘子里以后啊,最好是切开后,蛋黄蛋白都吃,不要只吃蛋白不吃蛋黄,这样的话“使味不全,油亦走散。”高邮咸鸭蛋的确是历史悠久的特产。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靠在高邮湖和运河边的高邮市,本身是一座交通线上的古城,历史上非常繁华,如今保存了许多与运河遗产,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盂城驿,这是现存较为完整的古代驿站遗存。说来也巧,高邮这个地名本身就与交通有关,秦始皇统一以后在这里筑高台、置邮亭,到了汉初建县,就名“高邮县”。
盂城驿位于高邮市区南门大街馆驿巷内,这一带是过去高邮重要的商业区。盂城驿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鼎盛时规模非常大,目前能见到的绝大部分建筑为清代重建,远远就有看到高耸的鼓楼,里面还有驿舍、驿丞宅、库房、神祠等等。这是一个水陆共用的驿站,大概就相当于政府招待所加邮局,不仅为过往官员提供吃住行服务,还要负责为朝廷递送文书和军情。
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历史上盂城驿的管理者中,还有一位我们都知道的名人,这就是蒲松龄,康熙九年(1670)蒲松龄的同乡好友孙蕙到宝应当知县,蒲松龄作为幕友也跟着过来讨生活,那时他才三十岁出头,此后很快孙蕙又奉命兼署高邮,蒲松龄也来到高邮,负责管理盂城驿驿务,虽然只呆了几个月,但繁忙的盂城驿中,南来北往的官员、驿使、邮差一定带来了很多趣闻轶事,我想为蒲松龄后来写就《聊斋志异》提供了不少素材吧。
在盂城驿对面运河中,有一个小岛,上面有座醒目的古塔,叫镇国寺塔,四面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这是典型的唐代佛塔风格,的确始建于晚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光绪年间重修后的样子,但保留了古制。
镇国寺塔过去立在大运河的东岸上,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为保塔运河改道,留下了这个河心岛上的古塔,使古塔成为大运河上一颗明珠,一处地标。再靠西,也就是运河故道的西堤,也是古迹,叫做平津堰,是唐代元和年间淮南节度使为调节运河水位所建的水利设施,今天能看到明代时候条石砌成的古石堰,长约近百米。
高邮往南,就是运河上另一座重要的大城市扬州,它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历史上还是海口所在,这些航运的便利直接带来了扬州在历史上的繁华,我们去看看。
如果你喜欢本讲内容
欢迎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发表文章209篇 获得23个推荐 粉丝1823人
从考古学到艺术史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