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通胀,谁付了更多的成本

作者:邢海洋

2019-11-12·阅读时长2分钟

128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57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不用说,再度蹿升的数字还要归结到猪的头上,也因为此,根据中信证券分析师的预计,通胀高点将出现在明年1月,届时CPI同比或达到4.5%~5%。这几乎是共识,这是一场前景颇为明确的结构性通胀,一切尽在掌控。既如此,预期中的结构性通胀将给社会带来什么呢?

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社会需要为通胀支付至少五种成本,它们分别是皮鞋成本、菜单成本、企业因未及时调价产生的损失、税收未计入通胀因素纳税人多缴的税和生活便利性成本等。这其中又以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被最多提及。当人们预期到物价将上涨,手里现金的购买力将要越来越小的时候,他们倾斜于发薪后当即把钱存进银行,尽可能地赚一点利息,而不是放在手中眼看着贬值。往银行跑的次数多了,皮鞋磨损快,这是消费者不得不支付的皮鞋成本。不过,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总结出皮鞋成本恐怕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人们从工厂领薪水,现在却是薪水直接打到卡中,至于转入存款或理财尽可在网银和手机银行操作,皮鞋成本也该打折扣了。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297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走进心理咨询室

我们如何疗愈痛苦

886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