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11-06·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10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何宇轩
一切事物在“时间”下都无固定性。存在的意义,有些是偶然的;存在的价值,多与原来情形不合。
——沈从文《烛虚》
元月中旬。慕尼黑历经连日严寒,温度暂时回暖。彼时于街中行走,绵雪蒸发,空气潮润,景致、心气难得阔然。不巧,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的一则消息笼罩古典音乐圈——伯纳德·海廷克将在2019/2020乐季后不再进行公开指挥。大师要退休了!
儿时读《水浒》《三侠五义》,每遇好汉退隐江湖,总有惋然痛惜之感:浪子燕青功成身退,未有震天的锣鼓,只是不经意间从乱世抽离,当是私断生存境遇后的个人选择;《三侠五义》以《西江月》一诗完结,暗示江湖众人归居山林,从此不再过问天下,实是叹息一个时代的终结。前者悄然而落寞,大隐于无声;后者凋敝却逍遥,颇如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终曲般壮阔。
毋庸置疑,海廷克的退隐是考虑到健康因素的选择(今年3月迎来90岁大寿的他,在去年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指挥马勒《第九交响曲》的时候就发生了跌倒的情况而连续取消了几场演出。当时,乐迷和指挥家自己都已心知肚明:他年迈的身体和健康状况已不再适合长时间工作),但他低调的退休宣告并未因此而静悄悄,反是一阵波澜。作为跨越千禧年的指挥大师,他的身份在时间的维度上发生了意义的扭转:20世纪,他是剑指摩登的“新新人类”;21世纪,他是古风遗存的“活化石”。人们心里明白,在这个时代,海廷克的肖像不仅代表自己,而是扑面而来的一连串名字——门格尔贝格、富特温格勒、莱特纳、贝奴姆、朱利尼、约胡姆……20世纪音乐风潮消散殆尽,渐入失落,却依然残存在这位指挥家的血液里。在他将要放下指挥棒的那一刻,即是一个过往时代错位的终结。前人孤魂残世十余年,终于老去了。当英雄们漫长的艺术生涯终近尾声,怎能不悲壮?
这样一番盘索下来,今晚的音乐会的确弥足珍贵。在落笔当下,2月21日,我刚刚在嘉斯台(Gasteig)爱乐大厅听完海廷克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现场演出。对于这个乐季后退休的他来说,今天及次日的两场音乐会是其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最后一次合作。之前我从未见过大师本人,直至赏毕乐音踏入家门,才猛然意识到,几小时前的第一次“相遇”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