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19-10-15·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2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叶超
拿到童世骏教授的《当代中国的精神挑战》一书,不由得心头一震。因为这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关心的,也是我所认为的中国当下最为重要的问题。我与童教授学科背景不一样,对该书的解读虽然有 “冒昧越界 ”之嫌或陷入“隔靴搔痒 ”之境,但正如童教授一直研究和倡导的 “重叠共识”与“视域融合 ”,即使存在误读和误解的风险,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学术交流和争鸣无疑比学科界限更重要。
总体来看,这本书是一个很有分量的、厚重且精彩的 “拼盘 ”。书的题材和内容非常丰富,既有面向大众的演讲和哲学家之间的对话,也有专业性很强的论文;既有对国家大事、民族精神、中外文明、教育发展等宏大论题的深入讨论,也有对日常生活背后伦理秩序的娓娓道来。正是因为作者兼具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素养与严谨的西方哲学理性思辨精神,才能有机地把这些不同领域的话题、材料、观点为一炉。
与许多枯燥的哲学著作不同,该书通俗易懂,极具可读性。即使是少数说理思辨的专业文章,也力求平实,并无一些哲学著作那种不停地抽象思辨和倒换概念的 “弊病”。作者也许正是有意通过这种 “大拼盘 ”的方式来展现当代中国面临的精神挑战是来自多方面的,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和非此即彼,甚至也不仅仅是狭义和不变的 “中国”,正如作者在与李泽厚对谈时的一语道破:“当代中国的现实,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中国现实。”这句话点出了当代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正处于一个剧烈变动、交互作用、复杂多元的世界之中。这个世界是一个 “古、今、中、外”错综交织的时空体系。这是最大的现实问题。就连 “中国 ”一词的涵义或意义都已经或不得不变化,这对那些执着地寻找明确的中国模式的人来讲,无疑是强大的精神挑战。
尽管从论题、视角到方法都在变换,但该书结构并不散乱,反而体现出一种 “形散而神不散 ”的紧密关联。正如多棱镜在折射不同映像的同时自身也是一个整体,该书将传统的 “人生问题 ”和“中国问题 ”汇聚为一个问题 “中国人向何处去 ”,并敏锐地捕捉到世界与中国命运已经紧密关联的动向。正是这一深刻立意,才使得作者游刃有余地游弋在中国传统与西方思想,日常生活与意识形态,以及理性思辨与价值实践之间,并将它们很好地串联起来,形成这样一部雅俗共赏的文集。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74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