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19-10-15·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9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冯时
今年是我国著名书画艺术家尹瘦石先生的百年冥诞,自先生一九九八年四月十四日仙逝之后,二十年来的怀念无有暇忘,与先生相随的情景时时浮现于眼前,常唤起我绵绵的回忆。
先生于一九一九年一月十二日出生于江苏宜兴周铁桥镇,十四岁开始学习陶艺和书法绘画,天赋极高,很早即已成名。“七七事变 ”后,国难当头,先生投身于抗日救亡的运动中,曾前后两次在桂林举办个人画展,以其创作的古代人物画和历史画鼓舞国人抵御外侮的斗志,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深得周恩来、李济深、何香凝、郭沫若、柳亚子、徐悲鸿等先生的赞赏和器重,是一位深具爱国主义思想的艺术家。一九四五年国共重庆谈判,毛泽东主席亲赴重庆,经柳亚子先生介绍,先生为毛主席敬绘肖像,并于重庆举办 “柳诗尹画联展 ”,为一时之盛事。先生时年仅二十六岁,已展现出其艺术大家的不凡格局。先生创作的很多作品,如《屈原》《郑成功立海师规取留都图》《史可法督师扬州图》《伯夷叔齐》《臣赞法师像》《柳亚子像》《沈钧儒像》等,早已深入人心。先生藏有一纸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的《沁园春 ·雪》,极宝爱之,并以此命名画室为 “仰雪词馆 ”。
我初识先生是在一九七五年的夏天,因我从小爱好书法绘画,升入初中后更为狂热,甚至课余时间全部都用于对书法和绘画的学习。一次孙铮姨婆来到家里,见房间的墙上地上都挂满铺满了我写的书法,便应允为我介绍一位好老师,以便能够更系统地学习,这位老师就是她和莫朴姨公的老朋友尹瘦石。
记得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姨婆带我去拜访尹先生。当时先生 “右派分子 ”的帽子还没摘掉,家住在北京东郊老虎洞的一处连体平房。两间房间不大,但非常洁净。外间用来餐叙会客,里间则为卧室兼画室。画室进门的右侧靠窗放着一条通屋大案,上面摆满了笔墨纸砚,画案靠墙处则叠放着各种书籍。里外间的墙上错落有致地挂着各家的书画作品,也包括先生自己所画的奔马,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浓郁的书香。
先生在家里迎候我们,他身材不高,甚至显得有些瘦弱,但神态从容,和蔼慈祥,举止温文尔雅,说话缓慢而有节奏,带有宜兴人讲普通话的特有韵味。先生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和姨婆叙旧,谈了很多往事。姨婆将我介绍给先生,由于先生是姨婆的朋友,所以我叫他爷爷,后来也就一直这样称呼他,他和奶奶则都叫我小时。我向先生深深鞠躬,算是正式拜师了。
中学时光对我来说是舒迟和美好的,当年并没有像今天的学生那些苦于应付的无穷无尽的作业,不多的一点练习题,在学校就完成了,回家后的时间都成了业余时间,可以尽情发展自己的各种爱好。当然对我来说,做得最多的事仍然是学习书法。每个周日,我都带着一周写好的字去先生家里,请先生一幅幅过目,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时先生还亲自做些示范。评点之后,先生便和我海阔天空地闲聊。这种闲聊看似没有主题,内容无所不涉,实际则尽现先生对各种问题的高明见识,使我的视野大为开阔,受益匪浅,以至于在那段时间,和先生聊天竟成了我最享受的事情。
我学习书法的志趣很广,真草隶篆无所不爱。拜师那天,我抱着自己写的各种书体的习作请先生指点,先生看后说行草写得最好,让我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先生推崇孙过庭的《景福殿赋》和王铎的书法,同时又向我推荐了张迁碑、衡方碑、西狭颂和曹全碑两类风格各异的汉碑,以及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等魏碑,命我观摹临习。而古文字方面则让我先临摹《说文》中的秦篆。我听命尽力,先从《草诀百韵歌》写起,熟悉草书的结体特点,然后临写孙过庭的《书谱》和《景福殿赋》,并去琉璃厂庆云堂买来汉碑魏碑,又临写秦篆。那段生活真是无比的充实。
先生对我的传授与训练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先生有很多书法收藏,如郭沫若、于右任、黄炎培、柳亚子、弘一法师、章士钊等名士赠与先生的作品,于家中定期轮换张悬,每次有新的作品挂出,先生都会让我诵读。有些草书不易辨识,先生就给我仔细讲解。这样耳提面命,日积月累,我对书法的理解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进步。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0774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