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发刊词|如何进行一场有深度的古道之旅?

作者:耿朔

2019-09-20·阅读时长2分钟

22833人看过
我选择了八条古道, 四条长线,另外四条相对来说短一点的线,基本覆盖了中国的东西南北中,也包括陆路、水路、栈道、关隘等等许多不同的类型和元素。

发刊词|如何进行一场有深度的古道之旅?

7.18MB
00:005:13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耿朔,是这个专栏《长风万里古道行:从蜀道到大运河,八条线路上的文化史》的策划者和主讲人。

我现在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一名讲师,说到我的经历,大概半页纸就可以写完,特别的简单,读完本科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读完博士做博士后,然后就在大学里教书了。我的学习背景,前面十几年是考古学,后面加上了艺术史。现在回想当年高考的时候促使我报考考古专业的最大动力,就是我太爱玩了,我以为念了考古就可以游山玩水走遍天下。当然进了考古的门以后,才知道和我的预想当然是有差距的,并不能一直堂而皇之的出去,但是考古、包括艺术史的学习,丰富了看待现象的视角,为我带来了充足的知识储备。这么多年,我自己经常出去旅行,不忘初心,我当然也喜欢自然风景,但得益于专业的背景,会更加关注人文景观,会尝试链接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我想可以称之为带有历史感的旅行,也会激活我对历史,对景观以及对人更为立体的理解。

我常常听到有朋友说,要是跟你一起出去就好了,就不至于到哪儿除了拍拍照啥也不知道。

于是我想把自己的一些旅行的故事,所知所感分享在大家。之前我写过这方面的书,做过线下的活动,那这一次呢,我想以音频的方式来进行分享。在我的访古历程中,古道一直是个重要的对象,我希望走走前人也走过的路,看看我们看到的风景是否相同,一路上能遇见什么样的遗存,而我的心境又有怎么样的变化。

我选择了八条古道, 四条长线,另外四条相对来说短一点的线,基本覆盖了中国的东西南北中,也包括陆路、水路、栈道、关隘等等许多不同的类型和元素。我做了一个大概的分类,一长一短,两两相配。

第一组是沟通巴蜀和关中的蜀道和穿越太行山的太行八陉,都是以山路为主,非常险峻,历史上有很多的军事行动。

第二组是作为元代以来中国东部大动脉的京杭大运河,以及它的延伸,浙东运河。前者连接了位于华北的首都和最富庶的江南,而后者又把运河向浙东的绍兴和宁波延伸,把他们放在一起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条重要的水路。

第三组茶马古道和徽杭古道远隔万里,但它们开通的源动力都是商贸活动的刺激,前者让马队从成都出发,经四川、云南进入东南亚地区,后者则推动了徽商走向了江浙市场。

第四组的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一段干线,中原和西域由此被联系在一起,而位于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关道,连通的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同样也是古代重要的官道。

这四组八条线路,大概会构成一个60节左右的课程。大概每条长线10节,每条短线在5节左右,每周更新。这八条道路不仅是交通路线、商贸路线,也是文化路线,每一条古道上都有许多历史人物走过,有许多诗文传世,慢慢的,这些古道也已经演绎成为各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这八条古道,我基本都走过其中大部分的路段,可能也有一些自己的发现和个性化的认知。有时候在书上读到一个现象怎么也想不明白,而一到现场,看到那山川地势马上就明白为什么在这里设置一道关卡,为什么要在那儿开辟一段道路,这种重返历史现场所获取的感知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这种让自己介入往昔,重组历史记忆的经历也是非常难忘的。我很希望分享给大家。

专栏的主标题“长风万里古道行”,是化用李白的诗句。李白也是非常爱旅行的人,他在我的家乡宣城写过很多的诗,其中在我高中后面的谢朓楼上,他写过一首长诗,其中有一句叫“长风万里送秋雁”。秋天来了,适合旅行,愿我们脚步坚实的踏上历史的旅行,而心灵能像秋雁一样畅飞无阻。我希望这个专栏,你可以带着在旅行的途中听,我想陪着你一起,在古道中重新认识中国。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可以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文章作者

耿朔

发表文章209篇 获得83个推荐 粉丝1823人

从考古学到艺术史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耿朔·给孩子的人文地理课

八条古道游学中国

153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