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音乐——细细道来的口气

作者:爱乐

2019-09-06·阅读时长5分钟

52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11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赵穗康

音乐是种欲说不能的感觉,在细微体贴的动态面前,平日娴熟的语言一时笨拙结舌无以相对。一次我向朋友推荐伯恩斯坦的《诺顿讲座》(Norton Lectures)[1],没想几天之后,再见他们的时候,竟遭一场强烈非议。朋友首先反感伯恩斯坦对贝多芬Op.31 No.3《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形象化的述说,其中一位哲学家朋友,更对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语言学理论不懈攻击。我一边为自己不意触动蜂窝懊悔,一边私下为伯恩斯坦和乔姆斯基叫苦。

音乐是种特殊的言语。它和我们熟悉的任何语言不同,它没具体的词典可以查对,一般听众,也不会在个别的音符里面纠缠字义。因为没有普通语言表词达意的枷锁,所以可以自由自在无牵无挂。音乐单刀直入,直接搅动我们身心情怀。它正一句,反一句,搅肠捣肺翻来覆去。它说这说那,不厌其烦涓涓道来,它把一句话,甚至一个字,用各种口气语态,各种方位角度,甚至加上气息感触,在空气里面渗透浸染驰骋蔓延。音乐对着一人悄悄耳语,它是独角戏的唯一,没有背景,没有情节,没有说话对象,直接钻进你的身体私情化意。它连着你的肉体,就着你的心悸,和着你的脉搏跳舞,它拥着你的细微,揪着你的心绪,带着你的精神去飞。音乐自言自语的私情不容交流,听的人不免私下窃窃,想和旁人分享交流,结果总是瞠目结舌欲言无语。

然而,音乐骨子里面又是精确无误的数字,内在的结构关系可以科学证明,可以逻辑程序处理,音乐数理之冷漠,情感之昏厥,心绪之不及,在电脑分析之下,眼看声音的艺术被如此无情分化解释,我都不知音乐究竟是个什么东西。音乐感性理性之间,绝然相反的两个极端,是音乐的不可思议,也是音乐的内涵神奇。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不只爱巴赫!

414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