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9-06·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880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乐正禾
一、18世纪后期的巴黎和维也纳
从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期,音乐史上最关键的两次争论都发生在这个时期的巴黎。第一个争论是让·雅克·卢梭与西方和声学奠基人拉莫之间的争论,他们纠结于音乐的本质究竟是旋律还是和声,卢梭的背后还站着路易十四的宫廷乐长吕利的影子;第二个争论则是格鲁克针对皮钦尼发起的歌剧改革。争论的发生地巴黎是当时欧洲音乐真正的中心。
当1778年莫扎特进行人生的第三次跨欧洲之旅来到巴黎时,正处于格鲁克改革的尾声,这时的巴黎正是音乐生活最繁荣的时期之一。然而,此时的莫扎特却并不情愿来到巴黎,因为他刚刚失去了在曼海姆与韦伯小姐共处的机会。
“巴黎如同一个繁华的监狱。”这是莫扎特所发出的感叹。他经历了丧母之痛离开巴黎,却没有料到自己的感慨竟然成为了预言。17世纪80年代的莫扎特在维也纳经历了并不算顺利的最后几年人生,而此时的1789年,法兰西的革命正式爆发。监狱与断头台成了巴黎的主题,音乐史学家保罗·亨利·朗曾用这样的形容谈到那时的音乐:“革命浪潮席卷法国时,法国音乐界出现了一批雄心勃勃的作曲家,甚至老一辈的音乐家也在动荡的时代中焕发了青春,表现了新颖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而他所指的“老一辈音乐家”其实就是被莫扎特指为“我的一个好朋友和笨蛋”的弗朗索瓦·约瑟夫·戈塞克(François Joseph Gossec)。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