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9-05·阅读时长1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59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南曦
整百年前,整百年后
谈及德国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时,人们往往脱口而出巴赫和亨德尔的名字。若要再说一个呢?恐怕不少人首先会想到泰勒曼、布克斯特胡德或巴赫的儿子们。在1935年德帝国和1985年民主德国发行的邮票中,与巴赫、亨德尔并立的那位却是海因里希·许茨(Heinrich Schütz)。这当然首先是因为,他恰恰出生在那两位之前整100年,于是共同的纪念便顺理成章了。但是仔细想来,作为17世纪最负盛名的德国作曲家之一,他也的确堪当这样的地位。
如今巴赫已经是古典音乐中“红出圈”的大IP,受到音乐家、乐迷及路人的一致景仰。说到他,又往往与虔诚、与马丁·路德和新教路德宗紧紧联系。事实上,从1517年路德在维滕堡的教堂门上挂起《九十五条信纲》,到1685巴赫出生,已然跨越了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时长。路德的学说早已在欧洲北部站稳了脚跟,社会亦进入欣欣向荣的局面。而生于1585年的许茨,其生命历程的黄金时段,恰恰被宗教改革整整100年后那场席卷欧洲的大灾难——三十年战争完全含括。许茨的人生,或许别有一番滋味。
两条路:音乐,还是法律
不妨先将视线切回到许茨的起点。1585年,许茨出生在科斯特利茨(köstritz)的一个市民家庭。他家里是做客栈生意的。父亲克里斯托弗原本在科斯特利茨经营“金鹤”客栈,五年后继承其父在魏森费尔斯(Weißenfels)的“金指环”客栈,于是全家也就搬去了那里。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