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19-08-16·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97个字,产生2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郭振华
宫崎骏是一位注重借鉴经典作品并善于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创作者。《风之谷》主人公娜乌西卡(Nausica.)借自荷马《奥德赛》卷六瑙西卡娅(Nausikaa);《天空之城》“拉普达 ”(Laputa)借自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的飞岛国勒皮他(Laputa);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千与千寻》核心情节借自荷马《奥德赛》卷十:小主人公千寻的父母在汤婆婆的油屋不幸遭遇变猪之灾,而千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帮助使父母重新变回人;奥德修斯的一队同伴在基尔克的宫殿不慎变成猪,奥德修斯要在赫尔墨斯的指点下拯救同伴变回人。《千与千寻》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要借鉴《奥德赛》卷十中的情节?借鉴时做了哪些创造性转化?
一 一个关于名字的故事
《千与千寻的神隐》(《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片名中译时,一般选前半段,称作《千与千寻》;也有选后半段,译作《神隐少女》。片名英译为 Spirited Away时,则侧重 “神隐 ”。电影的主旨险些迷失在这些译名中。原标题中的 “与”(と)是连词,联结着两个名字:“千寻”是本名,来自家庭;“千”是工作后的名字,来自社会。千寻被剥夺原名、赋予新名时,只有十岁。之所以这么早就要工作,是因为爸妈在进入油屋的神秘世界后因贪吃和冒犯变成了猪。千寻为了自己不变成动物,以期保留拯救爸妈的可能,与汤婆婆签约。签约时,汤婆婆抓走了 “荻野千寻 ”的其他三个字,只留下 “千”做简称,她靠夺走名字控制人。这是一个关于人与自己名字的故事。名字的转换代表着身份的转换,类似于卢梭讲的 “自然人 ”转变为 “社会人 ”。 “千与千寻的神隐 ”,是“千”与“千寻的神隐 ”。“神隐 ”指神秘消失。千寻成为 “千”,仅仅工作了一天,就在努力适应新的身份和社会关系过程中、在所有人 “小千 ”的称呼下,几乎完全忘记自己原是 “千寻 ”,直到看见自己衣服里因为转学而收到的明信片。自己原本的名字就如同远处写着的小字般难以辨识,甚至“神隐”而去,几乎完全为大字写就的另一个名字所遮蔽。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20772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