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19-08-16·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68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陈晓明
可能文学界还未熟知杨好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也是如此。然而,在我读到她的新作《黑色小说》时,却没有看到处女作的稚嫩,相反,可以看出小说文笔熟练,叙述从容不迫,心理发掘细致、游刃有余。我想这或许与她长期的文学准备有关,加上她的专业背景 ——留学英国,获得艺术史学位,有数年研究欧洲艺术史的经历。从小对诗和绘画的浸淫,培养了她敏感而细致的艺术感受。确实,杨好属于 “八五后 ”,差不多是 “九○后 ”这一代人。中国这一代投身于艺术和文学的青年人,显然不同于前此几代的作家,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熏陶,尤其是他们体验自我和世界的方式,都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面向。多年来,我有感于中国文学 —主要是指中国小说 —在历史和乡土中国叙事方面获得的独特而丰厚的成就,这无疑是世界文学中的独特现象,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我们的文学一直无法在自我经验、城市经验以及看世界的方式层面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突进,这是令人无奈的事情。
“八五后 ”这代人的生长经验与中国过去的几代人大不相同,或许是 “网络原住民 ”,或许生长于城市,或许少年出国留学,他们的生活经验已与前人迥异,或者说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青年并无太大差异。十年前我参加中日青年作家论坛,深切地体会到两国作家处理文学的不同方式:中国的 “七○后 ”“八○后 ”开始关注中国转型社会压力之下的自我,而日本的同代作家则更倾向于在自我与小说艺术之间找到转化的纤细通道。如今中国投身于文学的更年轻的作者,则更关切 “我”和世界的关系,试图表达 “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杨好这部题为《黑色小说》的长篇小说,很难概括其主题,但能感觉到它淡雅而向内里渗透的情绪,细微却极有韧性。它使得生命深陷其中,却能显示出楚楚动人而遗世孤立之美感,或许这就是一代人需要的美学效果。小说分为上下两部,简要地用数字 1和 2来标明,1序列下的属于 “黑色小说 ”,2序列下的属于 “白色小说 ”。黑色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男性,在英国读医学博士,却想成为有原创力的作家;白色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在英国学习艺术史的女生,陷入了某种程度的幽闭中,最终投海自杀身亡。小说的 1和 2有着内在紧密的关联,这代作家写小说已经不再满足于大起大落般贴着历史编年来讲故事,而是在个人的心理感受中,在个人经验所及的范围里建立起小说的关联结构。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20772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