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19-08-16·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8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查屏球
梁启超《变法通议 ·论不变法之害》与《少年中国说》(以下或简称《少》篇)都是近世名篇,后者因收入中学课本,影响更大,其开篇即与前篇有异,曰:“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而在前文中,对老大帝国说,却是认可的:“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 ……中国立国之古等印度,土地之沃迈突厥,而因沿积敝,不能振变,亦伯仲于二国之间。”前者作于一八九六年,后者作于一九○○年,相隔四年,一受一拒,迥然有别,原委何在呢?近检梁氏年谱与《饮冰室文集》,觉得这与梁氏环境变化相关。其时,梁启超流亡日本已一年多了,甲午战争后日本社会充斥对清朝的轻蔑与歧视,“老大帝国 ”是常用的蔑称,如日人汉诗有言:“邦土山川徒老大,鸟雀无声四百州。”(末松星舍:《灵鹰行》)“老大顽愚兮四百州,姑息偷生兮伴食辈。”(伊藤贞治:《心耿耿行》)“老大无成皆如此,四百余州亦困弊。”(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五日《每日新闻 ·诗月旦 ·大象毙》)一个流亡者,天天面对异邦人歧视的眼光,其民族认同感与自尊可能会变得更加敏感,之前他已撰文反驳此论,如其一八九九年《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言:“支那二千年来之历史,其人民皆富于统一的思想,虽有纷分割据,恒不及百数十年,辄复合一 ……又千年以来,被他族之统治者,虽数数见,然决不与统治之他种同化,而恒使彼统治者反而同化于被治之人。”《论中国人种之将来》又言:“他日于二十世纪,我中国人必为世界上最有势力之人种,有可预断言者。”“他日变更政体,压力既去,其固有之力皆当发现,而泰西人历年所发明之机器,与其所讲求之商业商术,一举而输入于中国,中国人受之,以与其善经商之特质相合,则天下之富源,必移而入中国人之手矣。”《少》篇初刊于《清议报》三十五期,注明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二十五年(庚子)正月十一日,其《汗漫录》记他于前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离开日本,经十天海上航行后到达檀香山,近一个月后才安顿下来。考虑到檀香山与日本的邮程与刊物编印时间,本文最迟应作于前年十二月下旬,即初达檀香山一月之内。这一期是庚子年编发的第一期,《少》篇作为 “本馆论说 ”的第一篇,也有新年祝词之意。他需要向读者报告自己在新环境里的新感受,本期还发表了他的航行日记《汗漫录》首章,也是此意。他身为清廷通缉的政治犯,入境时冒用了日本人姓名与护照,且不懂英语,人生地不熟,本感寥落,其时,檀香山当局又因防疫之事正施行排华限华之事,其民族自尊心倍受煎熬,开篇的义愤之情或与此相关。因此,海外体验应是产生《少年中国说》的重要因素,也是理解此文的重要背景。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0772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