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跨文化困境中的燕京大学

作者:读书

2019-08-16·阅读时长14分钟

59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081个字,产生1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程龙

“二十世纪的东方和西方依旧因文化差异而彼此隔绝,如果有什么可以跨越这道鸿沟,那就是燕京大学。”(Philip West, Yanching University and the Sino-West Relations ,1916-1952,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在谈到教会学校对近代中国的贡献时,以韦斯特为代表的西方学者从不吝惜溢美之词。然而燕京大学却不仅仅是一所普通的教会学校,其政治地位和学术成就甚至远远超过当时的国立大学,它在中西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角色为其在民国政坛及教育界赢得了特殊声望,也为其在历史研究者那里博得了褒奖和赞誉。不过,燕京大学真的成功跨越了中西文化冲突吗?一九五二年,当这所学校行将关闭时,面对一片声讨美帝国主义的呼喊声,人们或许会有截然相反的答案。

要评判一所大学的价值,三十六年的历史未免显得过于短暂。但一九一六到一九五二这三十六年却仿佛是变幻莫测的万花筒,绚丽色彩与暗黑世界交织在一起,近代中国所遇到的种种机遇、困境和挑战一样不少地摆在燕京大学面前。作为一所学校,它在中西文化的浇灌下成长,培养了一代笃信西学,却以救国为使命的燕大人;但它也只是一所学校,无法承受民族和国家命运之重。在这三十六年中,燕京大学始终挣扎在 “宗教与世俗 ”“西化与中国化”“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 ”以及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跨文化两难境地中,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最终也难逃失败的结局。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0772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496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