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键
2019-08-02·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30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穆拉维约夫曾亲自率领第一、第二次航行黑龙江,主要是为了运送部队,前往下江地区、鞑靼海峡甚至堪察加半岛,去与英法联军作战。现在签订了《巴黎和约》,交战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他就下令撤回在那里的一些部队。1856年3月21日,撤军命令从彼得堡发往伊尔库次克:“鉴于合约已经签订,须将驻守阿穆尔河口和正调往该地的步兵,除出第十五边防营外,全部撤到阿穆尔上游。”穆督办事精细,遥令撤回部队分作三批,指定各批次带队军官,叮嘱他们多带食物,尽早登程。他把第三次航行黑龙江与撤军相衔接,要求船队一到马林斯克哨所,第一批撤离的部队立刻返回。他还希望刚刚在美国购买的“亚美利加”号轻巡航战船发挥机动作用,能将大部分官兵运至俄境,至少送到瑷珲一带。
上溯黑龙江的旅程是凶险的。从马林斯克到乌斯特哨所大约4600里,两岸多数地方荒无人烟,没有住房,也很难找到食物。前面已写过普提雅廷在瑷珲被流冰阻住,吃尽苦头才得以返回俄境,乃至于回到彼得堡后,到处散布黑龙江是一条无用之河。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考察队长马克,也是在去年沿江返回时遇到流冰,得到清朝官兵救助,安排他们在瑷珲住下,尽管有严密监看,还是偷画了一张详细的城区图。
撤回部队也抓得很紧。第一批部队在谢斯拉文中校率领下,6月中旬即从马林斯克起行。穆督所期待的“亚美利加”汽轮尚未抵达,他们从费雅喀人那里买了大小船只,尽量多装粮食,顺风时张帆,逆风时拉纤或划桨,开始阶段行进颇速。待到黑龙江中游,河水大涨,江面加宽,根本无法拉纤,逆水顶风而划,战士累得精疲力竭,也走不了多远。更要命的是会偏离主航道,沿着支流艰辛走出数十里,发现后再折返,沮丧至极。行至上游江段,热病开始在军中蔓延,按天配发的粮食由于时间拉长远不够吃,个别军官和士兵死去,总算在9月底前后进入俄罗斯境内。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296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