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千
2019-07-25·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58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7月8日,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话剧《茶馆》彩排现场(高静 摄/新华社供图)
7月的阿维尼翁热烈而欢快。这个南法小城被来自全世界的戏剧迷们所占据,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各种戏剧海报。街头艺术家们在马路中间进行表演,观众们则报以欢呼和掌声。各部戏剧重头戏在阿维尼翁教皇宫的荣誉庭园和城内的剧院轮番上演,其中颇受人们期待和关注的一部戏正是来自中国的《茶馆》。这是阿维尼翁戏剧节官方“IN环节”在73年来首次上演来自中国的戏剧,它由中国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改编自老舍的经典原著。
7月9日是新《茶馆》在阿维尼翁首演的日子,当天下午忽然降起一阵雨,稍微消解了几天来酷热的天气。观众们需在市中心乘车十来分钟到达能够容纳800人的Confluence剧院。3个多小时的表演,中国演员们颇具爆发力的表现带给了大多数观众迥异的戏剧体验,让观众完全忘记了之前在剧场外的混乱和泥泞。
在舞台上,始终吸引观众目光的除了演员,还有一个钢筋搭建的巨轮。在戏的尾声,它被陈明昊扮演的王利发启动,旋转了起来。如同不可抗拒的时间或是命运一样,这个搅拌机一样的钢铁巨轮让舞台上的桌椅等道具逐渐粉碎,纸屑纷飞,伴随着王利发、秦二爷和常四爷撒出的纸钱共同走向剧的终点。
出演主角的陈明昊自始至终以一种“狂飙”的劲头阐释一个全新的王利发,戏的中间穿插着各式各样的剧情,荒诞如向麦当劳和迈克尔·杰克逊致敬,一些深情的场让人难免联想起孟京辉的另一部作品《恋爱中的犀牛》,有些语境又似乎是出自布莱希特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改编版的新《茶馆》似乎无所不包,混乱与清晰并存,各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与原著的关系遥远又贴近。演出结束后,观众与演员们一起被耗尽了。
新《茶馆》的首次亮相是在2018年的乌镇戏剧节,当时是由文章出演王利发。时隔将近一年之后,又一次在阿维尼翁亮相。在乌镇戏剧节过后,孟京辉曾给演出打了80分。而在阿维尼翁的首演之后,孟京辉认为演员们经过了半年多的酝酿,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各部门的配合更细腻,他自己对于作品的整体把握和结构之间的递进关系也更加驾轻就熟。孟京辉给这次国外首演打了87分。
孟京辉(詹敏 摄/视觉中国供图)
新《茶馆》从乌镇开到阿维尼翁并不容易。把舞台上那个由12000根钢筋搭建的巨轮从中国运到法国就颇费周折。为了适应Confluence剧院场地的大小,剧组只能放弃了原有器材,重新制作了一套稍小的钢铁巨轮,而后漂洋过海运到法国再进行组装。即便是已经小了一号,Confluence剧院还是把内部的顶梁锯掉一根才让这个巨轮登上舞台。剧组来法国演出的资金问题也是在中国文化部和其他各方的赞助下才得到解决。
面对不同的观众,新《茶馆》得到的评价也远比国内的评价复杂得多。很多观众表示,“无法描述”对于这部中国戏剧的感受。在首演时,中途退场的观众为数不少,而到了演出结束时,留在场内的观众又起立为演员们鼓掌喝彩。一对法国夫妇在看过首演之后,拉着我畅谈对于这部新《茶馆》的感受一直到凌晨两点。这对法国夫妇在起初的疲惫过后,又开始对这部他们前所未见的戏感到兴奋,却说不出对它究竟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只是感到这部缺乏故事性的戏已经超越了“好”或“差”的标准,似乎包含一切。这对夫妻说,舞台上那个象征着时间或命运的钢铁巨轮让他们联想起了太阳马戏团的经典设置。
首演之后,新《茶馆》迅速成为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一个话题,也成为法国媒体热衷讨论的一个文化现象。正如南特尔阿芒迪剧院制作总监戴尔菲娜·瓦图所说,《茶馆》肯定会引发争议,可没有争议的作品只可能是平庸之作。
法国各大报纸给新《茶馆》的打分普遍不高,一些评价也颇为刻薄。《电视全览》周刊的评论是:“《茶馆》运用了数目繁多的技巧,特别像一部国际合拍的电影大片带给人的感觉:这类片子总是怀揣着要把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观众一网打尽的野心而丢失了自己的身份。为了实现跨文化的目标,这部作品向德国戏剧构作塞巴斯蒂安·凯撒的专业技能借力。”法国国立南阿吉坦剧院院长丹眠·高德则评价说:“《茶馆》粗糙、暴躁、脏兮兮的感觉和嘶吼式的台词处理方式是德国戏剧10年前的惯用方式,看不出中国文化的特质。”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3967人
喵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