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不惑又如何

作者:鲁伊

2019-07-17·阅读时长5分钟

410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33个字,产生1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插图 赵阳)


有那么一阵子——大约是在三十七八岁的时候——我曾特别盼望时间能过得快一点儿,让我早一点儿进入传说中的不惑之年甚至是知天命之年。除了利空出尽、触底反弹的那一点儿念想或是妄想,最主要的还是,和这两个时间点对应的,是儿子鲁猫猫的两个成长里程碑:8岁和18岁。

光阴如流水,眼看着我就快43岁了。猜猜咱家有没有不惑达成呢?

就在前几天,在朋友圈里当了一整天佛系中年的我,临到晚上,遇到一点儿小事,顿时便上演了一幕“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现实版。火气略消,悔意渐生,电话里跟鲁猫猫的爸爸吐槽,被例行安慰后,他说:“你看你也是不惑了好几年的人了,怎么还学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虽然当时心里也很为自己莫名其妙跟不相干的人生回气不值当,可嘴上又怎么能输?

“什么叫不惑?谁说我不惑了?你自己去看看《论语》,子怎么曰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家说的是‘吾’好不好,万世师表孔圣人,和咱们凡夫俗子有什么关系?我一更年期前中年妇女,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情绪更易波动,我且惑着呢,不可能不惑!”

电话那边顿时被打败:“好吧好吧,你惑得有理,惑得有水平——要不,你喝点儿热水?”

其实,向来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我,平日里抠字眼的功夫真没那么细致。这启迪,说来惭愧,来自我儿鲁猫猫。前一阵,觉得有必要让这个在澳洲长大、说起培根罗素头头是道、一跟人介绍中国就只能聊Dumpling(饺子)、Yum Cha(饮茶)的小屁孩了解一下,什么才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于是特意买了本刘殿爵翻译的《论语》,每天睡觉前一起读上几段。

满眼佶屈聱牙的名字,当然引不起哥们儿的兴趣,耗了两天,才读到第二篇《为政》里这段著名的夫子自述:

“The Master said,‘At fifteen I set my heart on learning;at thirty I took my stand;at forty I came to be free from doubts...’”

小朋友转转眼珠:

“妈妈,孔夫子是不是中国最厉害的读书人。”

“这个很难说,厉害虽然厉害,运气也特别好吧,有很多很牛的徒子徒孙然后到汉朝的时候又赶上……”

“好,别的不说,总之他就是很有天分又很用功咯。”

“那肯定是没错的,所以我们才要向他学习。”

“好,”小朋友抬手“啪”的一声关了灯,“你看孔夫子还不是到了15岁才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咱们也过两年再说吧。晚安。”

孺子狡、不可教,至于自己辩论时跟惫懒小子偷来一招鲜占个嘴头便宜,终究也不过付之一笑。说起来,我们这一代人,就算人到中年,不管表面上怎样佛系,骨子里还是“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的价值观,心里也始终燃着一团“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小火苗,多少烦恼不足,究竟由此生出。如此一来,要解开这个心结,倒似乎真有必要好好琢磨一下:当孔夫子他老人家说“四十而不惑”的时候,他到底在说些什么?

手头刘殿爵的译本,“不惑”被翻译成了“came to be free from doubts”,查一下其他译本,理雅各(James Legge)的译法差不多,是为“had no doubts”。想来,这倒充分反映了包括几年前的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对不惑之年的美好——但却可能未经审视的——想象。

到了亚瑟·威利(Arthur Waley)的版本中,大约是觉得那种全然无疑的境界,即便对孔圣人来说也是颇难企及,于是便把范围缩小了些,译作了“no longer suffered from perplexities”——“不再为困惑本身所困扰”。看看《史记·孔子世家》里的记载,快60岁的孔夫子,丢了国内的工作,流亡异乡,结果被人误解,身困于匡,也还是会发出“文不在兹乎”的自疑。只不过心不为之久困,感叹一阵,自然就见招拆招解决问题罢了。这么一想,不惑,好像也没那么难做到。

然而再往下看几章,到了第12篇《颜渊》,孔子就自己给“惑”下了个定义: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咦,这说的不是个人选择和主观判断吗?再看一眼理雅各在这里对“惑”的翻译——“a case of delusion”——我突然灵光一现,脑洞大开:或许,孔夫子所说的“不惑”,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原本是一回事?

不是某个需要或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而只是旅程中的梦醒时分?

文章作者

鲁伊

发表文章51篇 获得13个推荐 粉丝42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女人四十

中年转折期与自我重启

793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