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女人四十,一桌差强人意的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07-17·阅读时长10分钟

952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401个字,产生2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插图 赵阳)


文/敏怡

我面临的双重标准

结婚时,我是很有自信的,尊敬长辈算是我的家训。我相信只要以心交心,就能和公婆好好相处,所以和老公商量后,决定和公婆一起生活。住在一起后,才知道我太天真了。回想最初那几年的婚姻生活,只有两个字——压抑。从生活习惯的细节,到对家庭角色的期待,我和公婆都无法达成一致。婆婆是传说中的control freak(控制狂),老公则是巨婴。

有一次老公早晨自己煮了三个鸡蛋吃,婆婆心疼得眼泪直掉,她认为早饭是我应该做的事,儿子受委屈了。公婆当即明确和我说:“在我们家里头,男人就应该干事业,女人就应该做家务。”我觉得不服,公公婆婆之间的分工也并不符合这个标准,于是当场回嘴:“我只要求我跟我老公的分工,就像你们一样。”我这么一说,他们就更不高兴了。

事实上,公婆除了嫌我不精于家务,也看不惯我对工作的执着。当我拿第一笔项目分成和他们分享成功喜悦的时候,婆婆明确地说:“我们家里,不需要小女孩挣钱。”我忍不住反问:“如果小女孩不挣钱,小男孩也挣不到钱,那该怎么办?”婆婆觉得受到了侮辱:“你不就是嫌我们家没钱。”这句话,一直或隐晦或明确地出现在我和公婆的口角中。公婆觉得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家里受穷受累是应当,如果是追求工作成绩而受累,就是你自己活该。

但是在职场上,我感觉到社会对女性是另一种要求。

我从事的是影视行业,俗称电视民工,那是一种“女人当男人,男人当牲口”的工作模式。领导在下班前派个急活,告诉我明天一早要片子,怎么办,只能熬夜。第二天交活回家,一大清早还要面对公婆难看的脸色。对,他们会觉得儿媳妇“夜不归宿”。

结婚之后,我的职场身份和家庭身份就陷入了旷日持久的矛盾之中。我殚精竭虑、勉力维持,最终的彻底崩塌是因为孩子。孩子出生后,所有隐形矛盾都一下子尖锐化了,最后我和他们当面吵了起来。

孩子两个月的时候,我搬出了公婆家,自己租房住。公婆将我搬走的行为视作叛逃,认为我把他们的家拆散了。我做了一些缓和的举措,比如带孩子回去,但没有用。用老公的话来说:“你必须要跪地求饶,端茶倒水来检讨自己,他们才能原谅你,给你个机会回到这个家听他们发落。”我不可能这么做。

时隔数年,还是会有人明里暗里地批评我,对公婆退让点,就不会和他们关系闹那么僵了。可我也委屈,前20年我学习的是独立、自由、男女平等,成人之后,却忽然又要学习温良恭俭让了。我试过,但我永远无法成为公婆要求的那种“称职”的儿媳妇。

和公婆闹僵后,他们一直希望老公和我离婚。老公曾经非常认真地用机关公文的结构,给我归纳出不和我离婚的三大理由:一是我带孩子带得不错;二是他在机关,离婚很麻烦;三是和我还有共同语言,性格和爱好相投。我觉得我们的关系更像盟友而非爱人,对于婚姻我们有路径依赖,同时也必须考虑退出成本。最好的选择就是维持现状。

我常常和老公说:“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你是入错行,我是嫁错郎。”近几年,公务员已经不再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收入不高,工作繁重。老公正是中层,夹心饼干,领导不断压任务,下属却不给力,加班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在后来我全职之后,老公更是变本加厉,完全不理家事,我的抗议被他用一句话挡回来:“你不是不上班吗?”最糟糕的是,他在单位受了委屈,就在家里歇斯底里。孩子乖就来揉一揉,孩子闹就恶言相向甚至动手揍,以至于孩子根本不想和他单独相处。在全民讨论“丧偶式育儿”的时候,我则是“宁愿丧偶式育儿”。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28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女人四十

中年转折期与自我重启

793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