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从小行星到蟹状星云

作者:苗千

2019-07-17·阅读时长5分钟

85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59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7月11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今年第二次降落在小行星“龙宫”上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家园之外的空间,人们称之为“太空”。但太空实在是一个过于广阔的概念,从传统意义来说,地面100公里以外的空间都可以称之为太空,而距离地球越远,人类所面临的未知也就越多。在太阳系以内,人类尚可通过公里来计算距离,在太阳系之外,则动辄是以光年来计数了。在太阳系的范围内,人类希望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寻找其他生命的痕迹;在更加广阔的范围,人类就要面对一个更加无常的宇宙,通过拼凑各种线索,试图理解宇宙本身。

2019年7月10日,“隼鸟2号”(Hayabusa 2)探测器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任务。在小行星“龙宫”(Ryugu)附近工作了将近半年时间之后,它终于第二次降落在“龙宫”表面,并成功地从之前4月5日制造的人工撞击坑中采集到了“龙宫”表面之下的物质样本,这是人类第一次采集到小行星表面以下的物质。按照计划,“隼鸟2号”将会在2020年12月携带着这些珍贵的样本返回地球。

此前,“隼鸟2号”在“龙宫”上方引爆炸药,让一个2公斤重的铜制撞击物射向“龙宫”,在其表面制造了一个人工撞击坑。确认撞击成功之后,地球上的科学家操纵“隼鸟2号”回到撞击坑上方,然后将它转为自动工作模式。“隼鸟2号”先是向撞击坑发射了一个钽制造的“子弹”,用以清理撞击坑中的碎石块,随后第二次降落到“龙宫”表面,收集了撞击坑内的物质,随后它即将开始返回地球的旅程。

“隼鸟2号”已经收集到了“龙宫”表面的岩石样本,但是人们更感兴趣的显然是其内部物质。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龙宫”可能一直保持着太阳系形成初期的状态,而在表面的保护之下,它的内部是否含有制造出地球原始生命的有机物也就尤其令人关心。“隼鸟2号”的这次采集,有如在一个时间机器中取出了数十亿年前的标本,其中有可能蕴含着生命的奥秘。

文章作者

苗千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396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女人四十

中年转折期与自我重启

793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