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方国瑜先生的晚宴

作者:读书

2019-07-11·阅读时长14分钟

81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390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张轲风

方国瑜先生是西南著名史家,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方先生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研读,一九三三年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毕业,曾师从钱玄同、陈垣、刘半农、赵元任、李方桂诸大家,最初治校勘、音韵、古文字之学,后来受边疆危机之感召,始专攻西南边疆民族史地研究。他自一九三六年任教于云南大学始,长达半个世纪,几乎凭一人之力开创了云南大学的中国民族史、中国边疆学、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分支学科。

介绍方先生的文章,一般是这样开场的:方国瑜(一九○三至一九八三),云南丽江人,纳西族。与他的学术成就相随的,总有 “纳西族 ”这个标签。方先生很少谈及自己的族籍,与大多数云南民族类似,民国时期的丽江方家有自己的 “汉人 ”记忆,同时也有 “纳西人 ”的身份,在双重认同中只好慎谈、避谈这个话题。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方先生只有在一次晚宴上偶然透露过一点信息,此次晚宴如今已渐成 “佳话 ”,近年来为学界不断提及。其具体情形,始见于方豪先生在《陈寅恪先生给我的两封信》中的生动记述:

我初次认识陈寅恪先生是在昆明,时间大约是在一九三九年的秋间。那次是方国瑜先生邀宴。

……席间,由于宗族观念,我向国瑜先生询问:“宗兄!你们云南姓方的是从哪里迁来的?”他说:“我是桐城方氏的后裔。”…… 

饭后,顾颉刚先生把我拉到一旁,轻声告诉我:“方国瑜先生是么些(读如 Mo-So)人,说是桐城方氏后裔,只是面子好看些。”

此时,陈寅恪先生在旁边,就插嘴说“:我们万不可拆穿他,唐代许多胡人后裔,也用汉姓,也自道汉姓始祖何处。”这时,我恍然大悟。……那晚令我获益最多的,还是陈寅恪先生那几句话。

一 方国瑜先生的族籍问题

顾颉刚私下和方豪说:方国瑜先生是么些人,把自己说成是 “桐城方氏后裔 ”,是为了 “面子上好看些 ”。“么些 ”大致算是今天 “纳西族 ”的旧称。有意思的是,陈寅恪先生跟着 “补了一刀 ”,说唐代 “胡人后裔也用汉姓 ”,“自道汉姓始祖何处 ”。这一唱一和,尽管是私下讲的,给东道主留了 “面子 ”,但无异于说方先生因缘攀附,自托高门。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70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530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