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某也东西南北人”

作者:读书

2019-07-11·阅读时长14分钟

163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163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黄二宁

十三至十四世纪,兴起于漠北草原的蒙古族群,历经数十年西征南伐,“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卷五八《地理一》),建立起横跨欧亚的元王朝,其疆域远迈汉唐,实现了五代、宋、辽、金时期未能实现的对于辽阔疆土的大统一。以陆、海丝绸之路为主要通道的中西交通和以南北运河与海洋航线为主要通道的南北交通,实现了南、北、东、西之间全球化的互联互通,使得元人的游历首次具有了世界性,成为十三至十四世纪全球范围内兴起的远距离游历与跨文化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美国学者本特利(Jerry Bentley)、齐格勒(Herbert Ziegler)(《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000—1800)》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二○一四年版)指出的那样,蒙古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为远距离、跨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政治基础和安全通道,航海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上的交通。其时东半球各民族在旅行、贸易、交流和互动方面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频繁和密切,远距离旅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容易,出现了以伊本 ·白图泰、马可 ·波罗为代表的穿行在东西方世界的众多商人、外交人员、传教士以及其他旅行者。

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以四海为家、无此疆彼界之分的时期。元人也经常发出 “某也东西南北人 ”(丘处机:《大风傍北山西来黄沙蔽天不相物色以诗自叹》)、“去年闽海今沙漠 ”(张养浩:《中都道中》)、“北走京师南走越 ”(傅若金:《远将归》)的感慨。丝路拓通背景下元人的全球化游历,见证并记录了十三至十四世纪东西方世界多样化的山川气候、衣食住行、宗教习俗、贸易特产、民情风俗等文化景观,也深刻反映了四方游历路途中的元人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

一、元人西游:“北漠绝穷域,西隅抵大洋”

元人西游与蒙古西征以及由此带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重新贯通密切相关。长春真人丘处机、必阇赤耶律楚材、投下官常德和景教徒扫马是西游元人中的佼佼者。特别是扫马,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个访问欧洲的中国旅行家(党宝海:《蒙元时代的中国西行者》,《文史知识》二○一五年十一月)。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0770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530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