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在日本与猫一起的日子以及文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07-10·阅读时长7分钟

553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01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旅日作家毛丹青


文/毛丹青

移居日本虽然已经有30多年了,但实际上与猫一起的日子大约是从20年前才开始的。这期间,日本出现了一个空前的养猫热,而且一直到今天,这个“热”仍然持续不降温,弄得猫与日本人之间似乎有了什么特殊的关系一样。根据《朝日新闻》(2017年12月22日)的报道,作为宠物的猫的数字已经超过了狗,全日本的猫有953万只,狗有892万条。这是日本宠物食品协会自1994年开始同类调查以来的第一次,换句话说,在日本,过去养狗的人要比养猫的人多。

阿熊是我在日本养过的一只猫,名字是我起的,享年15岁。日文的罗马字标音为“KUMA”。有一年,母亲从北京来探亲,听见我和妻子都叫它“KUMA”,开口就埋怨:“你们怎么管猫叫姑妈呢?”母亲是江苏人,平时的普通话就带口音,有时会把日文的发音听成家乡话。据说,日文起先的发音也叫吴音,指的就是现在的江浙一带。母亲的埋怨让我们哭笑不得。


毛丹青为阿熊画的插画


阿熊是一只黑猫,但肚子上的毛儿是纯白色的。它刚来的时候很小,躺在我的手掌上活像一块黑面包卷儿。猫是喜欢猫的邻居送来的,男主人开了一家面包房,太太是家庭主妇。送猫来的时候,男主人说:“我每天一大早就得出门,那天天上没有月亮,忽然看见地上有发白的光,一闪一闪的。走近一看,就是这只小黑猫,可它的肚子是发光的呀!”看得出来,邻居为了让我能留下这只猫,也许夸大了他所看见的发白的光,因为他们知道我并不是一个十分喜欢猫的人。

跟我相比,妻子则是一个大猫迷,她小时候在北京就养猫,后来到了柏林继续养,而且每次从外面回来一遇见邻居,准保跟他们家的太太谈猫,竟然说得头头是道。比如,她们说曾经亲眼见过猫开会的情景,一群野猫围坐在公园里的一个角落,有月光,还有水声,猫跟猫之间会发出玄妙的叫声,十分幽静,并不像叫猫那么惨烈。我心里明白,即使我不留下这只猫,妻子也会从别的地方带回猫来的。于是,我答应收留这只猫,而且名字必须由我起,于是阿熊就进驻到了我家,变成了一口“人”。阿熊脾气很好,从来不挠墙,也不往高处蹿,给它玩买回来的猫玩具,它从来都不屑一顾。相反的,类似酒瓶子的盖儿啦、纸箱两侧的拉手窟窿啦,阿熊都喜欢往上扑,而且十分投入,有时都很忘我。最有趣的是它看我的方式,往往不是直接看,而是站到一面大镜子的前面,透过镜子把眼光投射过来。它的神态挺魔幻,有时也很像一位思想者。而且,无论什么季节,只要阿熊处于我的视野范围之内,它永远都是这样看我的。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14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我们与猫的同栖生活

人、动物、城市

624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