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你停止焦虑,猫的病就好了

作者:孙若茜

2019-07-10·阅读时长9分钟

297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16个字,产生5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正在给猫进行手术的医生奚幸生


摄影/黄宇

清晨6点,酷迪动物医院的院长奚幸生接到了一个视频通话,电话那端是一只名叫“开心”的美国短毛猫,它呼吸急促,看起来有些疲惫,拒绝着主人的亲近,后腿也已经动弹不得。凭借19年的从业经验,他一眼就看出,“开心”突发了心脏病,并且已经出现了血栓。对猫而言,这种情况非常凶险,血栓的出现,意味着救命的概率只剩下10%。此时,距离医院开门还有3个小时。“赶紧去医院!”他一面给出建议,一面呼叫住在医院附近的大夫提前就位。放下电话,主人向医院飞奔,“开心”的后腿越来越凉,反应也越来越弱,医生们也在向医院飞奔。决定宠物们生死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声誉好的宠物医院,一整天都会是忙忙碌碌的,猫奴们怀抱着各种各样的猫包慕名而来,投奔某一位大夫,请出包里的猫主子,为它们治疗你能想到的一切病症,心脏病、糖尿病、脂肪肝、甲亢、肿瘤……也有人只是带主子们调理调理身体。第一次到酷迪动物医院采访时,就正巧碰到一只颈椎不太舒服的猫,它趴在一张特制的椅子上扎针灸、熏艾条,眯着眼睛一脸享受。我默默地也揉了揉自己的脖颈,发现旁边还有一只英短蓝白猫,它倒是可怜得多,针几乎扎满了左脸,表情有些僵硬,看来是真的病了,它的主治医师丛培松告诉我,是面瘫。

过去很少听说猫会得这么多种病,它们一定是越活越娇气了。奚幸生告诉我,这样的错觉只是因为过去有限的医疗手段使得大量的病症无法诊断。在他的印象里,直到2000年左右,宠物医院的设备都非常有限,那时带家里的宠物到医院看病还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主人们似乎也不太愿意和别人谈起自己是如何陪着一只猫输了一天液,连饭都没吃上一口的,那可有点儿难为情。那时猫的主人还只是主人,不是理直气壮地伺候猫主子的猫奴,送猫去医院大多只是为了给它们绝育。不像现在,如果一个员工哭哭啼啼地走进领导办公室请一天事假,说他的猫的眼角有些发炎,出门时还会被充满理解地拍拍肩膀,得到安慰。

文章作者

孙若茜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23个推荐 粉丝708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我们与猫的同栖生活

人、动物、城市

624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