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7-05·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75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吴斌
去年8月中旬,我们“音乐之旅”一行前往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出生地——位于捷克腹地的卡利什特村。卡利什特很不好找,我们经验丰富的司机也从未去过。整整一上午,仍然没有到达目的地。我们来到一个名叫休普鲁斯的小镇稍事休息。这里几乎很少有外国游客到访,以至当地的面包店只收捷克的克朗,不收欧元。这里是一个安静美丽的地方,尘世的喧嚣仿佛都被遗忘了,仿佛中世纪的时光依然在这里停留。正午,在当地教堂管风琴奏出的宏伟乐声中,我们一行继续踏上旅程。
在欧洲腹地的乡镇公路间寻寻觅觅,几番打听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卡利什特。“卡利什特”这个名字在捷克语当中的意思是“泥泞的池塘”。我们下了车,遇到一位卖农具的大爷,问他马勒出生的那间屋子在哪里。大爷笑眯眯地朝我们身后指了指,我们全体回头一看,只见一栋红顶白墙的大瓦房,侧墙上赫然写着:MAHLER(马勒)——就是这里!
围绕着马勒的争论直到今天一直没有断过。在哲学家阿多诺与作曲家布列兹那里,马勒是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马勒这一环,音乐的发展便无法梳理出一个完整演变脉络。反对马勒音乐的人们往往基于这样一种角度做出判断:我们的现实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现实世界是否真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涉及到深奥的哲学讨论,但从一定的角度来看,世界又是充满了分裂和冲突的,马勒的年代尤其显得分崩离析。艺术作品如果忠实于现实,必然会折射出现实世界的分裂与冲突。但同时,艺术作品如果要为人类的精神提供救赎,又必然要用拯救之光照亮艺术作品,因此这些艺术品内部的分裂与冲突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和解。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1837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