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如何成为古典音乐界的“世界公民”?指挥家帕沃·雅尔维有话说

作者:爱乐

2019-07-04·阅读时长9分钟

53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99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李梦 

如今,受惠于国际交通的便捷与互联网的发展,指挥家与器乐演奏家频繁在世界各地巡演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某些当红的指挥家一年演出一百多场并不会让人感觉意外,可能他们前一晚还在伦敦历史悠久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中接受鲜花与掌声,翌日清晨便要乘坐最早的航班飞往亚洲,在首尔、北京或是杭州演出并与当地乐迷会面。记得一位年轻指挥家曾在采访中笑着调侃自己“不是在音乐厅中,就是在去音乐厅的路上”,听那语气,倒也乐在其中。

的确,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家,不单需要有驾驭及带领乐团的能力,还要有足够的情商与智慧,以确保自己对于音乐的热情与执着不至于在日复一日、三点一线(机场—酒店—音乐厅)的生活中被磨损消耗。因此,音乐家或多或少都该有些“世界公民”的精神,要耐得住长途旅行的单调与寂寞,也要经得起不断遇见陌生城市与陌生面孔的变动。知名爱沙尼亚指挥家帕沃·雅尔维(Paavo Järvi)的故事,便是诠释“世界公民”精神的极好例子。

“我不喜欢一直居住在某一个地方,更喜欢多体验不同地方的不同生活。” 57岁的帕沃·雅尔维告诉我。

今年2月底,我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后台见到帕沃·雅尔维的时候,他正带领日本NHK交响乐团来港参与香港艺术节,演出日本知名作曲家武满彻的《风多么缓慢》、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以及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交响曲》。此次音乐会的选曲多元丰富,或也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帕沃·雅尔维本人过往三十多年的指挥经历。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837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