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珊
2019-06-26·阅读时长1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381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中国探月工程的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视觉中国供图)
第二次探月高潮
三联生活周刊:您曾说过,您为中国开展月球探测做了长期的准备,但是开始研究月球样品与月亮结缘于上世纪70年代末,能否讲讲这种缘分,当时世界范围内对月球的探索是什么样子的?
欧阳自远:1978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特使布热津斯基来华,为中美正式建交做准备,他代表卡特总统向中国赠送了两件礼物:一面中国国旗,一小块月球岩石。他们走后,我们政府希望国内科学家研究一下那是不是月球上的石头。那时,我因为搞过陨石等地外物质研究,就被找去领了任务。那块石头浇铸在有机玻璃里,外形做了一个凸透镜,乍一看挺大的,砸开来只有黄豆大小,大约1克重。我不舍得用完,一半送给了北京天文馆,请他们向公众展出“月亮的石头”,现在还在展出。另外一半,我们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组织全国的相关实验室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最后发现这块石头是“阿波罗17号”载人登月采集的70017-291号月球岩石,属于高钛月海玄武岩,我们相继发表了14篇研究论文,它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我们都搞清楚了。
此时,第一次探月高潮刚刚结束。1958年至1976年,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霸权争夺赛。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共发射108枚月球探测器,成功65枚,失败43枚;成功率大约60%,失败率大约40%。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陆舱着陆月面,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把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踩上了月球。之后,美国一共实现了6次载人登月,12名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苏联由于火箭连续失败,没有一位宇航员登陆月球,苏联在竞争中彻底失败。美国宇航员从月球带回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381.7千克和难以计数的科学数据;苏联三次发射机器自动取样器,一共取得0.3千克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基本停止了对月球的探索,转而开展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活动,世界上的其他各个国家对探月也不再有什么兴趣,这样的时间持续了有20多年。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包括中国、美国、欧空局、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韩国等在内的十几个国家和机构提出要再次展开对月球的探索,掀起了第二次探月高潮。
发表文章155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838人
哈哈,天下天鹅一样白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