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魏玛访歌德不遇

作者:读书

2019-06-20·阅读时长10分钟

73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493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余 斌

专程跑到小城魏玛,其实也不单是为了歌德。

即使冲着名人,这里也还有一度与歌德齐名的席勒,又有作曲家、钢琴大师李斯特,而尼采晚年也是在这小城里度过的。但是当然的,歌德才是魏玛的 NO.1,他才是德国古典文学的象征,而古典文学之于德国,影响又远出于文学之外。

在魏玛,歌德几乎无所不在。他的故居成了国家级的博物馆,另一处河边的宅子,称作 “歌德花园 ”的,也是一个去处;魏玛歌剧广场上矗立的与席勒并立的雕像一直是小城的标志,固不必说,旅游服务中心里堆着他的各种著作,也属题中应有,小剧院门口橱窗里架着墨镜的漫画像,还有种种玩偶化的歌德,则不独让大诗人 “接地气 ”,也明摆着小城要把歌德这张牌打到底了。

歌德与这座小城的渊源,起于一位超级粉丝对他的仰慕 —此人非他,即是魏玛的统治者卡尔 ·奥古斯特公爵。他的追星举措,是请歌德到魏玛当官。歌德当了高官,这一点对魏玛日后成为文化之都并非无关紧要。因为恩格斯那段在中国几成盖棺之论的 “伟大/渺小 ”说〔“在他(指歌德 —笔者)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连歌德也无力战胜德国的鄙俗气;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他的气质、他的精力、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现实生活,而他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却是很可怜 ”〕,我很长时间一直以为歌德只当过枢密顾问,议政而不问事的高参而已,其实不是,歌德掌过财政、交通、军备、矿业等重要位置,几乎轮着上岗坐了个遍。当初邀他来时,公爵只有十八九岁,少年心性,说是找个玩伴一起淘,也不为过。歌德初到魏玛,也的确和公爵一道,很是纨绔了一阵,但随即就各自收心,君君臣臣起来。公爵想有一番作为,歌德也有文学以外的抱负要施展。若是没有为官的经历,歌德也不复为我们所知的歌德,魏玛日后也成不了欧洲的文化之都。

据说为官一任,歌德是有些政绩的,然而有多了不起,也就难说。毕竟魏玛只是个弹丸之地的小公国,直接统治的小城,只有两万多人口。让我意外的也恰在于此:德国的小城,颇去过一些了,我是带着已形成的小城概念来魏玛的。虽已过去两个多世纪,魏玛的格局是歌德那个时代就定下的,现今六万人口,以人口论,比我居留的哥廷根,访过的布伦瑞克、图宾根、海德堡更小,城市岂不该更其迷你?要说成为公国都城,那好多小城都曾是。没想到从火车站往市中心一路过来,感觉到的是迥异于通常小城的一种大城的气派。不是城市地界的大,是布局与建筑显现的气象。图宾根、哥廷根的老城,桁架房一栋挨一栋,玲珑的广场,透出小地方的富庶与安谧,大概德国的小城多是这样,与之相比,魏玛是另一型的 “屋舍俨然 ”,不是小巧的民居,倒是体量很大的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夹持着街道,几处广场也更有皇家气派。

来之前就有熟悉德国的朋友相告,十九世纪以前,德意志一盘散沙,小国林立。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统治者关起门来称孤道寡,各有各的宫廷,都城也奔着皇家气象去,有一种与小地方不相称的 “大”,很是有趣。尽管有此铺垫,魏玛仍然令我吃惊,别处小公国的首府,也自有夸饰处,比如海德堡,山上的城堡曾为选帝侯的宫邸,巍峨华美,比魏玛王宫似犹有过之,但以整个城市相比,还是魏玛更来得 “俨然 ”。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64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428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