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战火”烧到了办公室:无人货架的厮杀

作者:王梓辉

2017-11-23·阅读时长15分钟

142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533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办公室内的便利店

金静是一家百人左右创业公司的行政负责人,她所在的公司位于北京市四环与五环之间一个产业园内。每个工作日下午,她都有一项日常工作,那就是给公司的同事们购置用于消遣、放松以及充饥之用的水果。这项工作说复杂不复杂,也就是找到一家水果供应商,他们每天会选几样水果送过来,金静检查完毕之后分类摆到公司的公共区域提醒同事们来享用就可以了。说简单却也没那么简单,毕竟众口难调,送多了浪费,送少了不够吃,还得时刻检查供应商是否在质量上开了小差。

今年过完年回来之后,她很快摆脱了这项需要她每天花一点精力和时间的工作,成本是零。起因是她在自己加的一个行政HR群里看到有人转了一个H5广告,里面推荐了一种新型的办公室零食货架,这种货架完全公开,无需监控或管理,购买者可以直接拿走商品,只需记得用手机扫描架子或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在微信上付钱即可,有些还会在零食货架之外提供一台放置饮料和水果的立式冷藏柜。金静觉得这个东西有点意思,就约了那家公司来聊聊,人家第二天就亲自上门讲解说明了这个东西的运营规则,金静当场就决定引入这款“办公室无人货架”。

之所以这么快就能决定下来是因为金静的公司在这个生意中完全是“零投入”,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公司内提供一块大约5平方米左右的场地用以摆放货架和冷藏柜,他们既不掏钱,也不收钱,员工消费的金额归那家提供服务的公司所有。用金静的话说是“纯粹把这当作一项员工福利”。在此之前,因为公司只会在下午提供水果,酷爱喝可乐的杨潇每天下午都会走出办公楼,来回花大约20分钟的时间到最近的便利店7-11买两罐冰镇可乐。而当公司引进了这个无人货架及冷藏柜的服务之后,他基本再也没有在工作时间去过那家7-11。

杨潇不是个例。在当今中国,广义上的“白领”已然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报道,在主要的一、二线城市职业人群中,白领占比超过50%,已成为城市主体人群。他们工作的区域大多集中在写字楼、工业园等封闭式楼宇内,而每天他们都要在“办公室”这个封闭的空间内待上8小时。工作压力、体力与精力的支出,同事之间社交的需要,种种因素让白领们在办公室内有对零食与水果的需求。在问答社区“知乎”上,“最适合在办公室吃的零食是什么?”这个问题下已经有了多达1200个回答,最热门回答的赞同数超过1万个。根据生鲜电商“每日优鲜”透露的数据,他们每天有两三成的订单来自企业的办公室。

不管是个人经验还是数据,几乎所有人都认同白领们在办公室内有对零食、水果等食品的需求。但在此之前,他们的解决之道要么是下楼到附近的便利商店购买,要么是自己在上班时随身带过来,只有少数一些“土豪”公司会准备相对丰富的员工福利。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有一些人发现了这个商机。

上门为金静的公司提供服务的是“即刻零食”这家创立刚满一年的小公司。去年10月之前,其创始人陶坤都在北京从事企业福利生意,也就是帮金静这样的企业行政人员解决每天下午员工“下午茶”的服务。但随着去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走低,陶坤发现部分企业开始削减员工福利的支出,客户流失率比较严重,无奈之下只好选择转型。这时,他恰好发现了办公室无人货架这个新形态的生意,正好跟他之前做的事比较像,于是就带着十几个人的小团队转行到了这个全新的领域,现在他们大概在50多家公司设立了100多个点位,大部分集中在北京。

文章作者

王梓辉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55人

前《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南渡的星辰

西南联大八十周年

863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