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驳静
2019-06-12·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588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大汶河上的“一眼看七桥”,最近处是明石桥,它右侧延伸处即山西街村(视觉中国供图)
公元前709年(鲁桓公三年)的秋天,以貌美闻名列国的文姜嫁给了鲁桓公,并在之后的15年时间里生了两个儿子。文姜是齐襄公的妹妹,自少年时起二人便已相爱,即便15年里从未见面,仍互相思慕。公元前684年的这个春天,鲁桓公决定出访齐国,并不顾臣子劝诫,执意带上了文姜。兄妹重逢,旧情复燃。鲁公得知后当然就对夫人大发雷霆,文姜又转头将受到的委屈告诉给她哥哥。同年夏天,齐襄公设下宴席,灌醉鲁桓公,然后抓住机会,指使一位叫彭生的力士与其同车,并在车中杀掉了鲁桓公。此后,文姜就长久地居住在汶水河畔。
这桩引发外交纷争的“国际丑闻”在《史记》与《春秋》中都有记载。齐襄公杀鲁桓公是临时起意还是鸿门宴?是单纯为了夺回妹妹还是一石二鸟?这些都不得而知,上述两部史书的叙述只讲经过,不作评价。《齐风》11篇,有4篇都在讲这段故事,并写出了当时人们对兄妹二人鲜明的批评态度。有些判断甚至以此为依据,认为收录在《齐风》中的这几篇诗歌,作者多半是受到伤害的鲁国人。
《水经注》说汶水上有“文姜台”,也就是文姜的行宫。这段汶水从泰山东南绕过,是当时齐国与鲁国的界河,水北为齐,水南为鲁,这显然是齐国强大后扩大疆域的结果。周王最初分封时,齐、鲁二国的国界还是泰山,到了齐襄公时期,齐国国界已往南推送了几十公里。文姜在丈夫死后,没有回到鲁国与两个儿子在一起,也没有回到齐国,而是住在了两国边界的汶水之畔。李山在《诗经析读》中因而分析,文姜每次出行都不得不接受人们目光里的道德审视,因为与哥哥的私情,更因为这一私情害死了鲁桓公而处在暴风眼的中心。
我们便将汶水上这座文姜台当作踏访的入口。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1126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