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19-05-23·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063个字,产生3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汪毅霖
一
《圣经》有云:阳光底下无新事。从近代史的视角来看,二○一八年以来的贸易摩擦实在算不得新鲜,倒不如说是一种历史的常态。往近了说,当前的中美关系与二十世纪初的英德摩擦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日摩擦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往远了看,此次贸易摩擦同十七世纪的英荷矛盾和十九世纪的美英矛盾也颇有类同感,都是在双方的相对经济实力发生了质的变化的情况下,国际旧秩序的主导者意图抑制正在崛起的新兴力量。
正是由于经济实力对比及其所代表的国际政治影响力的变化,中国和美国近年来在对待自由贸易的态度上发生了引人瞩目的立场对调。如果从短历史的角度解读,中美之间的立场转换表现为从“二战”结束到二○○七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始终是贸易自由主义的鼓吹者,如今则是中国成为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主要推动者,美国反而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代表。如果从更长的历史视野来解读这一立场对调,则我们会发现:中美之间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接触(一七八四年美国的“中国皇后号”到访是双方第一次贸易交流)以来,期间几乎一直是美强中弱,而对应的美方立场便是“美国总是处在优越者的一方,……这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毫无疑问,我们那时喜欢这种关系,正因为它是不平等的”(费正清:《美国与中国》)。然而,当前中国却成为美国霸主地位的新的挑战者,双方有发生根本性的国际地位对调的可能。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20772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