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刻核”朱国治

作者:读书

2019-05-23·阅读时长13分钟

77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95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陈飞

吴县县令任维初(详见《“呆者”任维初》,《读书》二○一八年第六期,下称“前文”)不过是只“小老虎”,江宁巡抚朱国治才是“大老虎”。他不仅位更高、权更重,而且胆更大、心更狠,手段也更加高超;更重要的,他是“哭庙案”的主要制造者和施刑者,是十足的首恶。然而不知何故,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追究和审判。

世人皆知朱国治制造“哭庙案”(下称“本案”)是在“哭庙”事发之后,其实应该追究到“哭庙”之前,在其向任维初“索馈”之际,甚至在确定任维初为县令人选之时,就已经伏下祸端(参见前文)。当然,朱国治实质性地制造本案,是在“哭庙”事发之后,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先是幕后监控。《辛丑纪闻》(下称“《纪闻》”)载:“(顺治十八年)二月初一日,会世祖章皇帝哀诏至苏,幕设府堂,哭临三日。抚臣朱国治、按臣张凤起、道臣王纪及府县官、郡臣、缙绅、孝廉等,清晨咸在……初四日,薛尔张作文,丁子伟于教授处请钥,启文庙门,哭泣。诸生拥至者百有余人,鸣钟击鼓。旋至府堂,乘抚、按在时,跪进揭帖。时随至者,复有千余人,号呼而来,欲逐任令。抚臣大骇,叱左右擒诸生及众,遂尔星散,只获去十一人:倪用宾、沈玥、顾伟业、张韩、来献琪、丁观生、朱时若、朱章培、周江、徐玠、叶琪等;同任维初,发道尊王公研审。”这是二月初四日的“哭庙”,诸生(秀才)先在文庙“哭泣”,继而到府堂“跪进揭帖”。朱国治先是“大骇”,继而下令抓人。但此时还只是“事”,尚未成为“案”。在朱国治将所抓捕的十一名秀才连同任维初交由道臣王纪“研审”后,便具有了“案”的性质。朱国治此举,既可突出自身权威,亦可显示其办事公正,还可将难题下交,自己隐身幕后监控,留下更大的进退余地和操作空间。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0772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510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