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19-05-23·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376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文明超
一、“治理”话语与中国的经济改革
近十年来,“治理”已经成为我国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之后,学界对“治理”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可以说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全国各高校纷纷成立“国家治理”的研究机构,学者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治理模式”及相关理论。“治理”正逐渐取代以往的“统治”“管理”等概念,成为中国政府与学界共同认可与推广的政治术语。
如何解释“治理”概念及理论在中国的兴起?我们或许会认为,这是我国政府与学界为解决国家治理的难题而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青年学者李泉博士在其新出版的英文著作《治理思想与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精神》(The Idea of Governance and the Spirit of Chinese Neoliberalism)中,给我们讲述了中国“治理”话语兴起的另外一个故事。这本著作最有启发性的地方在于,作者把“治理”概念与理论视为当代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他看来,这些“治理”概念与“治理”理论论述,在解释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为人们建构了某种政治理念或社会认知。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其实把“治理”概念及其理论视为一种具有社会意识建构功能的“政治话语”。因此,我国学者在阐述其“治理”理论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参与到了政府主导的一场以“治理”话语为核心的政治意识形态建构中。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20772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