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19-05-23·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20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王果
袍哥是坊间荧屏的热门话题,但因为资料匮乏,加之现代国家意识形态的遮蔽,其历史长期止于街谈巷议,成为人皆略知但又不可确知的神秘问题。王笛新著《袍哥:一九四○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一书,围绕成都北郊崇义桥袍哥二当家雷明远的个人经历,讨论了袍哥大量不为人知的语言文化、行为方式和社会网络,将高度聚焦的微观史与更大历史进程结合,揭示出袍哥组织与川西乡村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书中的袍哥,远没有想象中的“秘密”与“边缘”,它在四川“地方社会秩序甚至地方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地方的政治中心和权力中心”(56页)。
将袍哥作为社会秩序的中心,与以往研究地方社会的视角颇为不同。较早的研究倾向于从“国家的视角”看基层社会,如瞿同祖、萧公权等先生强调基层政府在地方的作用与影响。后来的学者从国家视角转向社会眼光,注意到政府除了税收与司法,很少介入基层,何炳棣、张仲礼、费孝通等人都认为,社会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士绅群体。更晚的学人把社会秩序的缔造者,从少数的士绅扩大到广泛的“地方精英”,如周锡瑞、兰金(MaryB.Rankin)、华琛、科大卫、曾小萍、郑振满、杜赞奇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明清以后,真正维系社会秩序的地方精英,不限于具有功名的读书人,也可以是成功商人、宗族家长、宗教领袖或地方武装首领。本书延续了从国家之外的社会力量中寻找社会秩序根源的思路,不过将之推及一个更加边缘的社会团体,揭示出袍哥如何通过“社会制裁”维系了四川数百年的社会秩序,开拓出一种从社会下层认识社会控制与国家建构的研究视角。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72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