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安·兰德身上的悖论

作者:读书

2019-05-23·阅读时长14分钟

81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255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曹钦

最近两年,安·兰德(AynRand)的名字频频出现,大有占据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当年的地位、成为自由市场理念在中国新代言人的趋势。听说她的小说《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销量仅次于《圣经》(虽然《小王子》和史蒂芬·金作品的出版商会对此有不同意见)。又听说,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都深受她的影响(虽然美联储的经济调控功能本质上与兰德的自由市场信条是互相矛盾的)。还听说,兰德的哲学(虽然有哲学学位的人一般不承认她有哲学)最好地代表了“美国精神”(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另说)。总之,谈论或者提到兰德,似乎已经成了国内知识界的新潮流之一。

不过,虽然兰德的主要作品基本都已经有了中文版,但考虑到其篇幅,追上这一波潮流恐怕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容易。而且,从各种以她为主题的文章来看,不管那些喜欢谈论兰德的人是否真的啃过她的大部头小说,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除了从书上(或者更有可能的是,从微信朋友圈里)读到的若干语句外,对于兰德本人具体的生平经历和爱恨好恶,他们大多知之甚少。所幸,首部从英文直接完整翻译过来的兰德传记—《安·兰德和她创造的世界》(下引此书,只注页码)已经出版,可以为对于这方面感兴趣的人提供不少帮助。

作为一个对兰德没有什么特殊爱憎感情的人,从笔者的角度来看,海勒大体上可以算是秉持了一种“不粉不黑”的态度。书中对兰德及其“粉丝”的一些行为进行了不那么正面的记述,但对她的惊人成就也不曾吝惜笔墨。然而,在兰德的崇拜者看来,这种态度仍然是不够的。从本书的前言中得知,位于加州的“安·兰德学会”拒绝让作者查阅该组织所持有的资料,原因是作者“并不拥护兰德的思想”。不得而知的是,这么做是因为作者没有能力正确理解那些资料呢,还是因为那些资料中对兰德不利的内容会被作者恶意利用呢?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20772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510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