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客天下
2019-05-20·阅读时长2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670个字,产生4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特约撰稿/陈乐之
“影子董事长”
如果不是在2018年的7月份,拼多多赴美上市成功,创始人黄峥在接受采访中提到自己重要的导师和天使投资人是段永平,恐怕很难有人想起这个名字。
好奇心被迅速点燃,人们又发现,如今在国产手机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的OPPO和vivo,都是步步高集团旗下的品牌,而段永平正是步步高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两款手机的掌门人陈明永和沈炜,是早年就跟随他的老部下。往前回溯,作为很多人童年记忆的小霸王游戏机和步步高学习机,也是由段永平一手打造的。
再加上从OPPO走出的刘作虎创立的一加手机,以及最新的行业巨头拼多多,围绕段永平这个核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体系,可称之为“段氏体系”。他们的经商理念和运作方式无不受到段永平的影响,稳健而强势,并且仍保持了“段氏企业”一贯的平民化特征与激进的发展风格。
而段永平自己,2001年就离开了中国,和家人定居在美国加州的帕罗奥图,那是硅谷的中心地区。国内公司的事务,都由弟子们负责,他每年只回来两三次,每次待十天左右,出席董事会会议,被成为“影子董事长”。严格来说,他已经是美籍华人,不算标准的中国企业家,但是他旗下的公司业务,还在影响着当下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在离开的这么多年时间里,与段永平有关的新闻,最轰动的有两件。一是2006年的时候,他花了62万美元,拍下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成为参与此举的第一位华人。一张巴菲特伏在在他耳边说话的照片,流传网络。很多访谈节目邀请他当嘉宾,他直言不讳自己的经历和观念,那是他曝光率最高的一段时间。
二是捐款。在2006年和2010年,他分别向自己的本科母校浙江大学和研究生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000万美元,用于建立奖助学金,支持教育事业。再加上其他捐款,他的捐款总额达到了4.47亿,创下了当时校友个人捐款的最高纪录。
两件事的本质其实一样。巴菲特拍卖午餐的收入也是用于慈善。在段永平看来,自己直接捐出去,和通过巴菲特捐出去是一样的,何况还能额外学习。除此之外,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保持着低调的姿态。但人不在江湖的他,却留下了良好的名声。
2018年9月30日,段永平在斯坦福大学与在校华人学生进行了交流。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见媒体?他回答:“不希望给公众留下我掌控公司的印象,抢了CEO的成就感。不抢他们的功劳,这很重要……如果我还是CEO的话,公司很可能做不了这么好。”
如今,这位低调的“教父”,主要是在做投资。他购买的苹果、茅台股票,大获收益。也曾投资网易,与丁磊是好朋友。因为这层关系,多年来,网易博客是他对外发声的唯一渠道。2018年11月30日,网易博客停止运营,他又去了雪球,网名“大道无形我有型”。
无论做实业还是投资,段永平都是成功者,为何能如此?在留存的网易博客上,他的一篇题为《我们的秘诀》文章里有两句话:“人们常说的那些:广告,员工股份分享,经销商入股,网点密布,线下渠道,等等等等,都是不对的!我们的秘诀其实就是:本分+平常心。”
Stop Doing List
1961年,段永平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吉安,也就是井冈山地区。那正是中国的“三年困难时期”,成长的过程少不了饥饿的痛苦。等他到了上学的年纪,又正值“文革”,高考停招,学习不受重视,用段永平的话说,“我们这一代算是最不幸的一代。”
改变发生在1977年。邓小平复出,主管教育和科学工作,决定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正式恢复高考,即将在年底举行考试,由各省自主命题。
对万千学子来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但是备考的时间太短,压力很大。当年有570多万人参加考试,最终只有27.3万人被录取,录取率为5%,史上最低。正好高中毕业的段永平,也是570万人之一,却不属于那5%。他的各门成绩加起来,才80多分。
好在1978年还有一次机会。这次考试时间移到了7月份,全国统一命题,也成为此后夏季高考轨道的开端。有了半年时间突击复习,段永平五门功课考了400多分,平均单科成绩达到80分,被浙江大学无线电系录取。进了大学后,他打了有生之年的第一次电话。当时他的一个舅
舅在杭州,他想联系,拿着号码找到一台电话,却不会打,因为机子上没有拨号的数字。有人过来帮忙,拿起话筒说:“总机,要外线”。他才知道,电话是这么打的。那时的他不可能想到,多年后会有个东西叫手机,还是他经营的行业。
本科毕业后,段永平被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这个厂成立于1953年,原本是电子工业部所属的774厂,“一五”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那时候,电子管是一切电子产品的核心元件,国家给电子工业总投资5.5亿元,北京电子管厂就占了五分之一,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厂,拥有近万工人。
但是段永平毕业时,北京电子管厂已经走下坡路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量引进外国技术和产品,电子管技术被更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取代。工厂效益大受冲击,1985年的产量下降到160万支,只是巅峰期的百分之几,厂里连续11个月不能按时发工资。
困则思变。眼看干下去没什么前景,段永平选择了继续进修,并在1986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攻读数量经济学的硕士研究生。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北京电子管厂于1992年正式关门。如今北京著名的798艺术区,有一部分就是该厂旧址。
1988年,段永平研究生毕业,但没有拿到硕士学位。当时有规定,学生毕业一年以后,只要论文答辩通过,都可以拿到学位,但段永平没有这么做。多年后,在给母校捐款的记者会上,他自己曝光了此事:“我真不是硕士,我是研究生,我记得我是我们班惟一没有拿硕士学位。”此时的他已功成名就,还能自爆“污点”,可见做人本分之处。
研究生是高学历人才,不管进国家机关还是大型国企,都很容易。段永平找工作时,就有人向他许诺,多少年能当处长,几年能分房子,连鸡鸭鱼肉都有的分。但他表示不感兴趣,他甚至不想留在北京,“我这种人在北京的成功概率不会大,这里不太适合我,我想到思想开放急需人才的南方去。”
南方最具活力的地方,自然是作为“改革的摇篮”的广东。段永平南下后,起初干的还是老本行,去了佛山市的无线电八厂。这个厂生产的一款“星河牌880组合音响”,获得了波兹南国际博览会金奖,一时名声大噪,还被作为国礼,送给外国领导人。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25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