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小说与音乐的二重奏

作者:爱乐

2019-05-10·阅读时长7分钟

58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7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吴靖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一书的封面上,有吴晓东先生的一段话:“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这段文字初读之下触目惊心,显然不利于本书的畅销,却足见作者的真实与坦诚。其实,它背后隐藏着小说史的一个重要转向:20世纪以来的小说尽管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却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即较之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更加注重小说形式的探索。可以说,现代小说将小说形式提升到了本体论的地位,将关注的焦点从“写什么”转移到“怎么写”。对于读者而言,阅读的重点也就从“读什么”变成了“如何读”。

具体而言,现代小说经历了创作方法论的多维度探索,诸如音乐性、绘画性、建筑性等均深度参与了现代小说的创作实践。其中,尤以音乐性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影响最为广泛而深远,米兰·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写道:“19世纪创造了小说结构的艺术,而我们的20世纪则为这门艺术带来了音乐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音乐(性)成为了进入现代小说殿堂的门径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中西方现代小说中的音乐性,或许能让我们这些“可怜”又可爱的读者,从这种“严肃甚至痛苦的仪式”中读出一丝严肃中的乐趣,苦涩后的回味,沉重下的轻盈,冥想间的放松。

节奏,或情感的河流

节奏是把一段无序的节拍流组合成不同的模式。节拍、速度和力度被称为音乐节奏的三要素,其作用是把乐音组织成一个整体,以体现某种乐思。一段乐曲或雄壮或婉约,或紧张或闲适,都可以通过节奏来体现,因为节奏是音乐的本质。进而言之,节奏并不是音乐所独有的现象,放眼浩瀚的宇宙时空,节奏是宇宙间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寒暑更迭,新陈代谢,雌雄匹配,峰峦起伏,山川交错,种群消长,乃至玄理反正的对称,历史兴亡的循环,都有节奏之道在其中。弗朗西斯·培根爵士曾对艺术下过一个绝妙的定义:“艺术是人与自然的相乘”。可以说,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1838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