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客天下
2019-05-09·阅读时长2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794个字,产生1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特约撰稿/吴岩
建一座属于人民的“豪华客厅”,这个念头在毛泽东心里扎根了很多年。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因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只能将延安一座基督教教堂改建成能容纳几百人的中央办公厅礼堂。毛泽东当时宣布,待革命胜利,一定要为人民建一座能容纳万人的大会堂。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身穿粗呢制服、满口湘音的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队中路过故宫,看着昔日紫禁城的红墙金瓦,他再次告诉周恩来:“今后,我们也要建一座人民自己的‘豪华客厅’!”但直到9年后,这个想法才被正式提出:“完全用我们自己的力量,能不能建起能坐1万人的礼堂来?”
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多少攒了些家底,但“多快好省”的大跃进风气也初露端倪。据已故的著名建筑师、人民大会堂总建筑师张镈回忆:当时恰逢中苏关系恶化,赫鲁晓夫抨击中国的“大跃进”搞糟了,“穷得没有裤子穿”,中国亟须搞几样经典工程,向世界证明中国的面貌和实力。
1958年9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为迎接新中国10周年诞辰,在北京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其中,能容纳1万人开会、5000人吃饭的大会堂成为重中之重。
这是个相当宏伟的目标。前后修建200多年的克里姆林宫,最大厅堂才能容纳6000人,英国议会大厦历时20年建成,最大厅堂不过2000平方米,而美国国会大厦历经55年建造而成,最大厅室只能容纳3000人。
包括梁思成、张开济、吴良镛在内的30多位顶级建筑师应加急文件召集,星夜汇集北京,当晚便接到了5天内提出第一稿方案的任务。
一版又一版的设计方案被推翻。按照当时的要求,大会堂建筑面积必须限定在7万平方米内。时任人民大会堂结构设计组设计师的李国胜后来回忆道,他们当时心里直发虚——整体面积小,无论怎么精打细算,设计出的方案都难免显得拥挤局促,有些“小家子气”。
于是,北京市规划局年轻的设计师赵冬日及其同事壮着胆子提交了一个建筑面积超过一倍多的方案。没想到周恩来总理一看就拍了板,“就用这个!”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30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