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5-09·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40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何宇轩
数日前,我偶然读到鲁迅的一篇杂文,题为《“音乐”?》。初识喜出望外,兀自以为鲜少谈及音乐的大先生居然也有缪斯般的抒发,却不曾细思题目中那小小问号的含义。读罢才知,“?”代表质疑,但并不是质疑音乐,而是对唯美主义诗人吹捧神秘性的质疑。“音乐”只是作为依托,鲁迅其实在调侃徐志摩夸大文字的音乐性的行为。在他看来,念起那些刻意营造玄幻氛围的诗句,耳边根本听不到任何旋律。
虽然误会一场,但若是仔细查阅先生的文章,便知此篇可能是先生唯一牵扯音乐的文字了。能偶然结识它,已然有幸。连蔡元培在《记鲁迅先生轶事》里都这么说:“先生于文学外尤注意美术,但不喜欢音乐。”至此,我也由鲁迅的例子攀想下去:是啊,民国时代大批作家、画家叱咤风云于我们的历史记忆中,唯独音乐家缺席。
其实,依据史料,民国的音乐家还是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却怎奈如今大部分人能叫得上名字的仅有三四位。于是不禁发问:是什么让这些曾经重要的人物“失去”了可比之于同时代绘画者与书写者的名气?
唐人顾况《弹琴谷》有言:
谷中谁弹琴,琴响谷冥寂。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838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