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召旭
2019-05-09·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849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这次的访谈比较特别,因为是我们这个系列开始以来,首次对一位健在的作曲家进行虚拟访谈。出生于1937年的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有着扎实的古典音乐创作功底,在音乐史教程中被划为简约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却因给《楚门事件》《时时刻刻》等30多部电影写配乐而为更多人所知。菲利普坦率、直接,其真诚的见解屡屡给我以巨大的启示。
Q:您小时候学习音乐是否有来自家庭的影响?
G:家里大部分搞音乐的都是我爸这边的亲戚。我表妹西维亚是学古典钢琴演奏专业的,其他亲戚则是从事轻音乐的。因此我家学古典乐和流行乐的比例较为平衡。而我母亲这边,他们对音乐家没什么感觉。
我爸刚开始卖唱片的时候,还分不出唱片的好坏,别人买什么他就进什么。慢慢地他发现有的畅销而有的卖不掉,于是作为商人他想研究到底为什么有些卖得不好。他会把销量不好的唱片带回家听,想着自己找出那些唱片的缺陷,以后就不进这些货了。
20世纪40年代末的时候,像巴托克、肖斯塔科维奇、斯特拉文斯基这些那个时代的现代音乐大师的作品就不好卖。我爸一遍遍地听他们的作品,想搞清楚问题出在哪儿,最终却喜欢上了他们的音乐。于是他成了新音乐的推广者。时间长了,整个地区想听现代音乐的人都必须上他的店里来。他会带他们逛店,甚至会拿唱片送给顾客说:“先拿回家听,如果不喜欢再拿回来。”他在试图打开人们听觉思维的局限。有的人本来是来买贝多芬的,他却偏要给人家推销巴托克。
发表文章662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7739人
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