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李斯特的现代性

作者:爱乐

2019-05-09·阅读时长3分钟

42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67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筱岭 编译)


李斯特将四种元素融和在一起,创作了一种新的音乐表达方式。首先,李斯特特别看重旋律,认为器乐作品必须通过旋律才能获得连贯同一性。同时,旋律也是吸引大众的最佳手段。他的旋律从本质上讲,不是贝多芬式的,而是肖邦式的。如果说交响作品需要歌唱般的旋律,那么李斯特做到了这点。当然,李斯特的音乐里也有贝多芬式的音乐动机和片断,但他的核心意图还是寻找歌剧咏叹调般的旋律、一首歌曲。就好比李斯特深爱的舒伯特音乐那样,这些旋律必须能够作为一首乐队作品的表达基础,而不仅仅为了增加作品的可听性。与奏鸣曲式中多个主题之间不停变化不同,他的旋律在重复与变化之间,确定了作品的框架。

其次,李斯特的旋律带有修辞性的含义。就音乐结构而言,他的旋律带有象征意味。李斯特的交响诗中,有些段落意义深远,象征着叹息、美景、爱情、战争等不同含义。旋律成为表达音乐弦外之音的主要工具,好比一部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音乐并不仅仅描写这个人物,还要揭示这个人物的内涵。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