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为何要尝试听复古乐派的演奏

作者:爱乐

2019-05-08·阅读时长9分钟

50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94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子磬

时至今日,无论对于专业人士,还是一般乐迷,复古乐派的演奏(或称“本真演奏”)已经不是什么旁门左道的事情了。我的朋友中,就有在欧洲深造学习巴洛克小提琴或羽管键琴演奏的。近年国内的演出与唱片市场中,也常常可领略到复古乐团或演奏家的风采。但是,在二三十年前,莱昂哈特、霍格伍德、平诺克、戈贝尔、加德纳、萨瓦尔等复古乐派大师们最活跃的时代,这些复古乐派大师及演奏方式在国内却鲜为人知。我得益于当时的所谓打口碟,接触到这一学派,并成为了这一学派的忠实粉丝。希望我的切身感受和思考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与帮助。

大致是1995年前后,那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复古”。我收到一张据说比较特别的唱片,是小号演奏家斯蒂尔-帕金斯(Crispian Steele-Perkins)与宴席古乐团(Tafelmusik Baroque Orchestra)录制的《为小号与乐队而作的音乐》。当时也只是留意到那些作曲家都是巴洛克时代的,包括阿尔比诺尼、比贝尔、亨德尔、斯特拉代拉、泰勒曼和维瓦尔第的作品。尤其是斯特拉代拉(Stradella,1642-1682)与比贝尔(Biber ,1644-1704)更为早期,但“特别”仅此而已吗?打开唱片的说明书,看到内页的一张照片,我茅塞顿开——那是斯蒂尔-帕金斯收藏并用于演奏的小号,其型制非常特别,是现代小号定型前的各种款式。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小号呢?仔细研读说明书和相关资料才发现,不仅是独奏家的乐器,整个宴席古乐团所用的都是所谓的“时代乐器”(period instrument)。这些乐器大多来自17、18世纪,或由现代乐器制造师按照当时的样式仿制。他们力图恢复使用当时的乐器、乐团编制、演奏方式,以求复原作曲家创作音乐时代的演奏原貌,这就是复古乐派的主张与实践。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838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