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 发刊词:我跟主持学日本庭园设计

作者:康恒

2019-04-30·阅读时长4分钟

16637人看过
“山水没有得失,得失在于人心。”

1 发刊词:我跟主持学日本庭园设计

10.4MB
00:0007:53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康恒,是一名庭园设计师。

我2005年去日本东京留学,当时就读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环境学科。在大二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京都实习的机会,当时我就报名了。带队的是枡野俊明老师,他也是我们系的教授。当时我对庭园并不是特别了解,在京都实习的过程中,因为学校的关系,我们还去了一些平时不能进入的庭园,对庭园的石组、植物也做了一些实测。这过程中,我慢慢接触到庭园的文化,包括它的一些审美和历史,慢慢地觉得自己对庭园还是特别感兴趣的。

庭园整个空间的审美,包括空间的布置特别感性。我本科的时候学的是建筑,整个空间感还是偏理性为主。但是我因为家里的关系,从小学习绘画,对感性的东西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但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媒介去激发这种感觉。

那次京都实习之后,我就对庭园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枡野俊明老师也会说起他的工作。在我大三的时候,他正好在国内接了一个项目,当时班里就我一个中国人,他需要有一个会翻译和对现场、图纸等做对接的人。于是我就去他的事务所边打工边上课。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正式学习了庭园设计,其实比起学校,在事务所学到的更多。

当时我们的事务所在横滨的“建功寺”。因为枡野俊明老师是寺庙的住持,所以他的事务所也放在寺庙里面。相对一般的事务所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体验,一般的宿舍也不会放在庙里面。事务所不大,只有六七个人,但寺庙还挺大的,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时是当地最大的寺庙,后来因为战争面积缩小了很多。现在大家能看到的正殿、伽蓝等这些物质形态的东西还是比较齐全的。

当时进了事务所之后,我就特别好奇,每天到处看,特别是午休的时候,在寺院里走来走去,有一次碰到枡野俊明老师正好也在午休,我觉得机会挺好,就问了他一些问题:“老师,您觉得日本庭园和中国庭园有什么不同吗?”他其实也没有具体说,他就说:“你听外面的那些石头、那些树、那些鸟声,觉得有意思吗?”还谈了一些关于空间的感觉等。

但当时他问我一个问题,我还记忆犹新。他问我:“日本庭园美在哪?”我当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不久之后,枡野俊明老师就自言自语地说:“你听四周的夏虫(蛐蛐),或者是虫子、鸟儿的声音有多么美妙,日本庭园的美是不需要把这些鸟、虫放进精致的鸟笼或者是虫笼里的。听不听得见就得靠你自己了。”

我当时不是特别明白,后来就慢慢地明白了。其实植物、泥土、石头,万物皆有生命,它们也有很多的是非道理发现生命中的道理则需要一颗比较安静的心。当然在这个社会中,你能有一颗非常安静的心,还是非常不易的。观赏日本庭园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除了它的美感之外,需要有颗安静的心,静下来去观赏。

其实东方文化原本如一,所以从大的方向而言,我个人认为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也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它们都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去观赏整个自然的变化,包括自然中的美。

但由于地域、时代、宗教等不同,具象化的空间呈现及其手法各异。比如说地域不同,庭园会使用不同的石材、植物,或者各种搭配;根据气候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植物、石材,就能逐渐形成当地地域性的庭园和样式。又比如由于时代的不同,文化价值观不同,庭园内会呈现出不同的喜好,功能、布局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样子。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不能从广义上去对比,当然硬要比的话,只能从庭园元素上做比较。比如说,大家非常熟悉苏州园林,明清时期的苏州园林日本的江户时期的回游式庭园相比,石材不同,一个是太湖石,一个是自然景;从空间营造来说,太湖石的是山峰,或者是自然景、瀑布、流水,都是空间尺度上的区别。

在历史上,庭园是权力阶层的文化产物,是僧人清修之所,是茶客僧人所说的壶中天地。所以对庭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不论是谁都能从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收获。近年来,庭园文化不断兴起,使得学者及实践者日益增多,每个时代都有对应的样式,当下也是如此。

我在枡野老师工作室工作加实习有四年多,整个过程还是挺长的。在此之后的2014年,我选择了回国,回国之后还在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帮枡野俊明老师办了一个展。当时展览的题目是“把庭园带回中国”,也是一语双关。当时想的是因为庭园文化最早是从中国传到了日本,最早的日本禅亭是从中国的灵隐寺传过去的,梦窗国师当时也是拜一位中国和尚为师八年,才回到京都,建造了西方寺、天龙寺。

所以“把庭园带回中国”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主题,也是希望庭园文化回归的一个主题。还有一个“把庭园带回中国”的解释,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中国的庭园慢慢变少了,所以相关的职业包括工匠、材料等,其实已经是一个断档期了。现在经济复苏,因此大家对空间或精神层次的需求提升,导致庭园文化又慢慢回来了。但是也不妨这样说,鉴于近年来庭园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也好,或者是大家整体的兴趣也好,我觉得“把庭园带回中国”这个时间真的是应该尽快到来了。

在本次的课程中,我将会从五个方面给大家介绍日本庭园的知识:日本庭园的美学、历史、结构组成、制作手法,以及我在制作庭园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故事。

我是康恒,感谢您的收听。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可以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文章作者

康恒

发表文章12篇 获得55个推荐 粉丝326人

庭院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博士、七月合作社创始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日本庭园美学

如何欣赏和打造日式庭园

3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