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驳静
2019-04-29·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108个字,产生2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9世纪清朝官员巡视戒烟情况的场景(王达宁提供/FOTOE)
1838年,54岁的林则徐在这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一连面见道光皇帝8次,商讨鸦片禁止策略。很快,他受封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到自乾隆中叶以来唯一的通商口岸开展禁烟工作。只不过,林则徐在广州只工作了不到两年。1840年夏天,英军打进国门,先是部署封锁珠江,继而北上,占领舟山。此时,北京感受到了威胁,原本极器重林则徐的皇帝立时感到慌乱,在以琦善为代表的朝廷“主和派”游说之下,皇帝下令将林则徐革职,接替者正是琦善。
林则徐仕途动荡,几上几下。往前几年,他曾位居湖广总督、两江总督、江苏巡抚,到广州初期他也极受道光肯定,1839年7月“虎门销烟”后,更是收到道光亲笔所书的“福”“禄”两幅字作为生日礼物。遭遇革职后,又曾被降级、发配新疆,后来重获启用已是若干年之后。
在广州这不足两年的时间里,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的人,而他看世界的动机很简单:禁烟。
1870年前后,上海吸食鸦片的人(文化传播提供/FOTOE)
刺探夷情
到了广州,林则徐很快意识到一件事,自己从前对鸦片的认知几乎全是错的。他担任湖广总督时,曾跟道光汇报过关于鸦片的事,说鸦片来源“实皆港脚奸夷所带,与英吉利国之修职责者殊不相涉”——那时对鸦片来源茫然不知。生活在闭关锁国社会环境下的林则徐,跟大多数清朝人一样,心中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总体是漆黑一团。清朝统治者执行非常严格的排外政策,不允许接触夷人、阅读夷书。对已经向国内走私鸦片数年之久的英国人,一无所知。
武官出身的林则徐虽然一开始也不例外,但他很快搞明白了“战术”。要从根儿上杜绝鸦片来源,最有效的方法是“斩断供应商”。可这些“供应商”是些什么样的人?英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本着知己知彼的好学心态,林则徐开始恶补西方世界的知识。他的方法也很朴素,无外乎查看资料和与人交谈。广东海防书局总纂梁廷柟整理有《粤海关志》等书,曾是林则徐的阅读材料,不过数量并不多。
他的访谈对象来源就丰富多了。除了梁廷柟这样的学者型人物,林则徐还召见了广州的文武官员、为洋人当过厨师的伙夫以及归国华侨。《洋事杂录》里纪录过几位曾被林则徐召见过的香山南屏村的村民。其中一位名叫容林,曾到过英国,另外还有温文伯,曾到过孟加拉。当时的广州有全中国唯一得到官方允许的“洋行”,做一些对外贸易,所以,这座城市对“夷情”有所了解的人倒不在少数,不过大都是些贩夫走卒。并且那个时期,“与夷人交易者”向来被人看不起。林则徐“礼贤下士”的对象,有不少就是这样一批受社会轻慢的卑微之人。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20个推荐 粉丝1131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