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子懿
2019-04-16·阅读时长1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133个字,产生2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工人在听郭小美的心理课,这是入职的必经步骤
摄影/张雷
驻厂心理咨询
“只要他不离开我,我给他做牛做马做奴隶都愿意。”4月初的一天下午,25岁的李甜坐在郭小美的面前,脸上挂着泪水。她五官端正、身材修长,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些,话语常常被啜泣声打断,一个整句都吐露困难。郭小美耐心地听着,一边听一边点头,以示安慰。
李甜是东莞某大型外资企业的一名女工。她来自广西,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21岁那年,她与男友未婚生子,现有一个4岁的儿子。家里修了房子,希望男友去做上门女婿。男友不干,提出分手。女孩哭着挽留,把存下的钱全打给男友,男友却仍不理她。
“她永远觉得自己有错,只要别人能接受她,她就谢天谢地了。”郭小美说。李甜有1.7米高,形象佳,内心却非常自卑,有讨好型人格。她分析,这可能和李甜从小是留守儿童有关,同时李甜与男友异地分居,独自一人在东莞打工,有很强的孤独感。
郭小美今年48岁,是李甜所在工厂里的驻厂心理咨询师。每天上午,郭小美会坐车从东莞市区赶到工厂里,待上七八个小时,给工人上心理课,然后在咨询室等着预约而来的工人们,一直到晚上9点。她头发微卷,戴个眼镜,喜欢穿裙子和高跟鞋,在清一色的工作服里显得很特别。
郭小美所在工厂是东莞某镇的一家大型外资工厂,产销世界各地,有超过1.6万名工人,每年纳税额度过亿元。用厂里工人的话说:“领导来这个镇,必来视察我们工厂。”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厂里聘请了郭小美做驻厂心理咨询师。负责人当时公开表示,这是出于担心长期机械的流水线工作会让工人们产生不良情绪。
这些年来,郭小美明显感到,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工人越来越多。厂里开始强制性地让所有新入职工人都要上一节心理咨询课,郭小美的课时量从一周三节逐渐增至每天一节。来上郭小美课的工人,从不足10人到七八十人不等,多为年轻人。人数不多时,郭小美会尽可能多地跟工人互动。
郭小美也曾是工人中的一员
“大家如果有什么心理问题,欢迎来咨询室找我。”4月初的一堂课上,郭小美做着自我介绍。台下30多个听众刚刚落座,听到这里,人群中发出了轻微笑声。“那你们有没有这些症状?失眠、乏力、绝望等。只要持续两周,那就要来找我了。”郭小美继续讲着。一些人原本玩着手机,听到这里抬起头来,神情木然地望着她。
面对她抛出的问题,2018年5月的一堂课上,一位25岁的男工泣不成声。询问下,男工说,他出门打工多年,老婆在家带孩子,一次意外中,5岁的儿子溺水身亡,老婆和丈母娘一夜间全部跑掉,不见踪影。男工伤心欲绝,有应激反应,事发5个月后仍惊恐失眠,入睡后常常惊醒。他当众哭着说:“我不怪她们了,但她们还是回不来了。”
“很多人都是一个人在外打工,跟原有社会系统脱离,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郭小美说。从业13年来,她见过形形色色前来倾诉的工人,不停揪着头发的、汗滴如水一直擦拭的、难受得只有躺下才能勉强诉说的,累积过万人。在东莞这个异乡,婚恋问题、家庭关系、留守儿童,都会成为工人们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驻厂心理咨询,业内俗称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员工帮助计划),是指企业为员工引入的长期心理支持项目,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21世纪后开始在珠三角落地。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东莞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万打工者,工人们从各地涌来,他们在贡献低廉劳动力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心理烦忧甚至阴影。
在一家大型企业内,EAP咨询师们的服务对象通常有两类人:管理层员工和基层工人。工人们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呈现出了与管理层截然不同的心理问题。一位在东莞华为新总部做EAP的咨询师说,从接到的内部案例看,员工的心理问题大多来自工作压力,包括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其次是家庭中的亲子教育等,而工人们不一样。
“工人们最多的是婚恋和家庭问题,因为如果是工作问题,他们自己就会走掉了。”郭小美说,工人喜欢讲“大白话”,听不懂心理学,通常都是有现实问题才来求助,结婚生子、挣钱盖房,这些现实才是工人最大的忧愁。
发表文章75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703人
不得拉稀摆带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