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竹节包 意大利作坊里的东方想象

作者:卡生

2019-04-16·阅读时长2分钟

126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96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伊里亚·奥奇尼——最早使用古驰竹节包的女演员之一。竹节包已经成为那个时代最受喜爱的时髦单品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去不久,整个欧洲死气沉沉,百废待兴。奥尔多·古驰(Aldo Gucci)从伦敦回到自己的家乡意大利佛罗伦萨。他的老父亲古奇欧·古驰(Guccio Gucci)经营的皮具品牌古驰(Gucci)在当地小有名气,不仅有自己的精品店,还有一个小作坊。战争让这个行业一蹶不振,除了购买力差,如何解决物资匮乏下的原材料采买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皮具商店接连倒闭,古驰店铺也受到了影响。喜欢游历的奥尔多是一个古董爱好者,一边旅行一边收集各种老物件。此次从伦敦回到佛罗伦萨,他带回来的竹子材质的手柄,意外点燃了他的灵感:为什么皮具一定是百分之百皮革制造呢?如果用竹子作为手柄,一方面让包变得更有识别度,也更具有异域风情。

奥尔多从日本(后来改为中国四川)进口了大量竹子,准备开始他的实验。因为竹节取材新鲜,内部蕴含水分,所以在高温火攻之下会弯曲,他经过火烤加热,让竹子软化并弯曲成一个独特的“U”字形状,涂上天然蜜蜡和法国清漆,最后放置在金属固定器上定型。每一个环节都靠手工完成,所以,每一个竹节包手柄的纹理和颜色都略有不同。

这个实验并未记载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但从后来竹节包在第一轮就会有50%的淘汰率看来,实验阶段一定经历了不短的时间。最终,包形以马鞍为灵感、编号为0633的第一个竹节包诞生。

文章作者

卡生

发表文章99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33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拎包的态度

物欲与精神

808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