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It Bag回潮,网络社交媒体的一门生意

作者:卡生

2019-04-16·阅读时长8分钟

137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55个字,产生1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Fendi家族第三代传人西尔维娅·文图里尼


什么才能算It Bag?

当你打开微信、微博、Ins等当红社交媒体,动辄某款包就会被称为It Bag,社交媒体和时尚网红还会帮助你预测,接下来的一年,什么样的材质、面料、款型有可能会成为It Bag,只要打上“一定要拥有”这个标签,那么品牌和带货网红们必定赚得盆满钵满,其原始的意义正在被消解,看上去像是一句当红广告词。

首先让我们看看什么样的包可称为It Bag,才能知道它的回潮是怎么回事。

“It”是Inevitable(不可避免)的缩写,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是指奢侈品牌推出了很受欢迎的产品,并在被明星、网络红人追捧热议的情况下,全民跟风购买且断货的产品。在此之前已经面世的包款——例如爱马仕Birkin(Hermes Birkin)、香奈儿2.55(Chanel 2.55)、路易威登Monogram系列(Louis Vuitton Monogram)、古驰竹节包(Gucci Bamboo)以及Lady迪奥(Lady Dior),并不在此范畴。

It Bag风潮正劲的十年里(1997~2008年),确实出现过许多抓眼球的设计,它具备比较新的概念,强调个性化和稀有性,并与一般的大众市场消费区分开来。拥有一个It Bag对消费者来说,剔除了选择的麻烦并能紧跟潮流;对品牌来说,It Bag成为赚钱利器;推波助澜的明星和网红则造就了自己好品味的时尚话语权。这简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It Bag的出现从本质上来说是由三方构成的消费生态。

为什么每一个奢侈品牌每一年都迫不及待地打造自己的It Bag?这可以在时尚作家黛娜·托马斯(Dana Thomas)的《奢侈的!》一书中找到答案:“手袋是当下推动奢侈品业的引擎,大部分奢侈品牌的手袋利润是其制造成本的10~12倍。除了利润丰厚外,卖出一个包包远比卖出一件衣服简单。消费者购买手袋是既用不到试衣间也不用考虑年龄、体重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热爱境外奢侈品的主力军中国消费者们最常购买的也是手袋。”

现在你应该能知道,每一只It Bag背后都承载了品牌的命运,所以只要能打造出一个爆款,接下来将意味着财富。那么关于It Bag的回潮就很好理解了,只有延续经典,才能在这个宝库中挖掘出更大的利润价值。

文章作者

卡生

发表文章99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433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拎包的态度

物欲与精神

808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